作者喬忠延
重耳逃國受歷練
重耳出逃的起因,還需從晉獻公晚年說起。
晉獻公二十一年(前656年),世子申生遭驪姬謀害被迫自殺。晉獻公聽信驪姬讒言,以為重耳和申生是同黨,便派出宦官勃鞮去蒲城斬殺他。勃鞮帶人攻入城中,包圍了重耳的住宅。重耳慌忙躲進后院,勃鞮持劍趕來搜索。眼看就要被發(fā)現(xiàn),從人慌忙推倒圍墻,重耳才逃了出去。
就在跳墻的一瞬間,勃鞮撲上來斬斷了重耳的袍袖。所幸,勃鞮沒有再追,重耳逃脫了。
逃出晉國,重耳帶著從人來到了戎狄群居的翟國。
戎狄與晉國雖然鄰近,卻風習不同,從不往來,晉國將士很難追殺到那里。驪姬得知重耳逃到翟國,就向獻公進言追殺。晉獻公派出的大將是里克,里克又和重耳志同道合,因而只率兵虛晃一槍,便打著勝利的幌子回國交差。
過了不久,晉獻公去世,國內(nèi)發(fā)生變亂,里克殺了繼位的奚齊,又殺了準備繼位的卓子。這時,擁立重耳歸國繼位的大夫不少,連秦穆公也派公子縶去見重耳,名義上是向他吊孝,實際是告訴他歸國為君的機會來了。重耳和從人商量,考慮到國內(nèi)尚不安定,機會不夠成熟,欲速則不達,便打消了歸國的念頭。
和重耳同時外逃的夷吾卻急不可待,他趕回國中繼位,成為歷史上的晉惠公。晉惠公當了國君,首先想到的就是重耳。重耳是和他一起落難出逃國的,似乎能被他記起是好事。然而不是這樣,晉惠公心胸狹小,意識到重耳是他的政治對手,便派人去除掉他。派出去的殺手竟然還是上次斬斷重耳袍袖的勃鞮。這日,重耳正在打獵,忽然收到國內(nèi)的書信,說是又有刺客要追來。重耳連忙命從人收拾東西,準備逃離翟國。約定時間到了,從人都來了,唯有掌管財帛的頭須不見。左等不來,右等不見,原來頭須私帶財帛早溜走了,多虧重耳一行不再久等,倉皇上路。重耳走了,勃鞮到后撲了個空。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