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星和學生們在一起。
臨汾新聞網訊 吉縣西關小學教師楊金星,從18歲走上工作崗位,至今已走過三十多個年頭。三十多年來,她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將自己的滿腔熱忱奉獻給了摯愛的教育事業(yè)。生活劫難摧不垮,病痛折磨壓不倒,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真諦。
1980年,高中畢業(yè)的楊金星未能圓自己的大學夢,而此時家鄉(xiāng)正缺教師,于是,她毅然走進一所小學里做了一名民辦教師。
踏上工作崗位后,她全身心地投入,刻苦鉆研教學。1982年,她可愛的女兒出生了??梢恍南胫鴮W生、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她,卻未能好好地呵護自己的女兒,對女兒欠下了一筆無法彌補的債。
1984年的臘月,天格外地冷,為了給住宿的學生泥爐子、修窗戶,楊金星連續(xù)兩周沒有回家。周六上午,她剛回到家,年邁的婆婆就沖上來,說女兒這些天好像病了,病得很重,也不好好吃飯。但她卻沒有在意,給孩子吃了幾片感冒藥后便匆匆趕回學校了。下午6點,一位村民急急忙忙沖進學校:“你的孩子病得很重,你趕快回家看看?!钡人s回家,孩子已昏迷不醒。送往醫(yī)院一檢查,大夫無奈地搖搖頭:“孩子高燒引發(fā)了腦膜炎,恐怕不行了。”醫(yī)生的話猶如五雷轟頂,她愣住了,忍不住放聲痛哭??蘼暉o法挽救女兒幼小的生命,女兒就這樣早早地離她而去。
失女之痛,使她好像掉進了萬丈泥潭,無法自拔,她的心靈到達崩潰的邊緣。為了讓楊金星調整情緒,領導安排她休息一段時間,卻被她謝絕了:“孩子可以再生,娃娃們的學習可耽誤不起?!睅е鴮ε畠荷钌畹貞涯钆c愧疚,她又走上了她一生鐘愛的三尺講臺,將這份情化作沉甸甸的愛,化作了無窮的動力,全部傾注到學生的身上。
屋漏偏逢連陰雨。工作中,楊金星經常感到身體不適,身體越來越消瘦。家人多次勸她去醫(yī)院看病,可她卻執(zhí)拗地說自己是累了,歇歇就行。其實是她不想耽誤學生的功課,便一直沒有外出檢查。短短半年時間里,她的體重便由70公斤下降到40公斤,瘦得皮包骨頭。直到有一天她下不了床了,甚至連洗臉吃飯都有了困難,才不得不去看醫(yī)生。醫(yī)生診斷是難治之病—— —肌肉萎縮。她不得已告別了學生,離開了心愛的講臺,在家人的陪伴下,走臨汾,下西安,上太原,赴北京,尋專家,找名醫(yī),而得到的答復卻都是搖頭。
而立之年的她,滿腔抱負還未實現(xiàn),心還在學生身上,不甘心就這樣離開癡愛的講臺,不甘心離開深愛的孩子。于是全然不顧親人朋友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地重返三尺講臺。這帶病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拖著病體,憑著頑強的毅力,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佳績。
學生們取得的一次次好成績總能給她慰藉,給她勇斗病魔的無窮動力。但病魔卻無時無刻不在侵襲著她的身體。2010年的一天清早,病魔纏身再加上勞累過度,正在上課的楊金星暈倒在講臺上,當同事和學生將她送到醫(yī)院時,她仍然昏迷不醒,病房內除了嘆息聲就是哭泣聲。可第二天早上,教室里又響起了她熟悉的聲音……
由于積勞成疾,2012年,楊老師又被查出“干燥綜合征”,赴北京看病達二十余次,每次都與醫(yī)生預約雙休日看,星期一早上,她又按時到校上課。體瘦多病的楊金星怕寒,伏案工作稍長一會兒,兩條腿就酸痛不已,站立不穩(wěn)。到了春秋兩季,她的眼睛更是干澀難忍,批改學生作業(yè)很困難。由于她靜心工作,長期喝不上水,有時長達多日滿口潰瘡,舌頭不能打彎,說話費勁,連吃飯喝水都難。然而絕不耽誤孩子們一節(jié)課、絕不在工作中打退堂鼓的她,總是想方設法迎難而上:辦公椅上,一個厚棉墊,一個小棉被,棉墊墊著坐,小棉被裹住雙腿;她還自己發(fā)明了獨特的眼保健操,帶領同事們一塊兒保護眼睛。
病魔一次次折磨著楊金星虛弱的身體,卻摧不垮她的意志。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來,楊金星與病魔越戰(zhàn)越勇,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以校為家,以師為榮,以生為愛。
為了掌握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手段、運用新的教學方法,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楊金星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聽評課、電子備課、強化粉筆字、學畫簡筆畫,她樂觀、上進、堅定、自信的身影從不停歇,不知情的人根本看不出她是位身罹重癥的人。
工夫不負有心人,多年來,她憑著頑強的毅力,收獲了累累碩果。2000年至今,她的教學成績總是位居聯(lián)校第一乃至全縣榜首,連續(xù)十多年年年被評為模范教師或師德標兵。2013年、2014年她所代的畢業(yè)班的數學成績連續(xù)兩年均分高出校內平行班十分之多,在全縣也遙遙領先。孩子們在她瘦弱的肩膀上起飛,飛進了更高一級的學校。
面對孱弱多病的楊金星,許多人都曾不解地問她:“你這樣拼命賣力,到底圖個啥?”她莞爾一笑,靜靜地說:“教師這份職業(yè)是個良心活,家長把孩子交給我,我就要對我的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我覺得只有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樸實的語言不需要任何雕琢,實實在在的事例勝過千言萬語。楊金星成為吉縣教育戰(zhàn)線上一面鮮紅的旗幟,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春蠶之歌。 (李福琴)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