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人自有好報”,這是我們一直信奉的。但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這句話要有一個大的顛覆,我們的好心并非有好報,所以說好心勿濫施。
孩子在兩三歲時,想模仿家長做如掃地、擦桌子之類的家務(wù),可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孩子還太小,不應(yīng)這么早讓他們“勞累”。孰不知等到他們真正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時,他們卻想方設(shè)法推給你,讓你為他們完成,如若不答應(yīng),他們就會鬧情緒等表現(xiàn)出一些不良反應(yīng),再這樣下去,那我們就真的扼殺了孩子難得的責任心培養(yǎng)的最佳時機。這樣的后果可想而知,沒有承擔家庭責任的能力,更沒有承擔社會責任的本錢。
莊子《至樂》篇里有這樣一則故事:魯國郊外飛來一只很大的海鳥,魯國國君很喜歡,就畢恭畢敬把這只海鳥迎進了太廟,演奏《九韶》這樣莊嚴的音樂取悅它,準備了美酒給它喝,宰了牛羊給它吃,每天用這樣的禮儀供奉這只海鳥。結(jié)果呢,這只海鳥目光迷離,神色憂郁,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郁郁寡歡,三天就死了。
“以已養(yǎng)養(yǎng)鳥也,非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也”。
有很多人對自己深愛的孩子,不也是以這種方式養(yǎng)育嗎?給嬰兒緊緊包裹,擔心孩子的腿長彎;把嬰兒的手束縛,擔心把臉抓破。
可家長們是否知道腿長得直否,與包裹無關(guān),而是與是否缺鈣有關(guān);手乃人的第二大腦,這樣會制約孩子們大腦的發(fā)育……家長的許多好心給孩子們操錯了,等明白之后,家長卻后悔不已。
等孩子稍微大一些,多數(shù)家長就會讓他們練彈琴、學美術(shù)、跳芭蕾、上奧數(shù)、說英語等等,只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別人的后面,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讓他們按已定的軌跡運行。好像只有這樣孩子以后才能得以發(fā)展。有的家長說,高考不改,我們只能這樣??墒?,好心的家長們卻忘記了,玩是孩子的天性,許多知識是可以放在游戲中進行的。19世紀德國的卡爾·威特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老卡爾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學會知識,他把各種知識巧妙地設(shè)計在各種各樣的游戲中,孩子在玩中快樂地學習,真是一件幸事。
我們現(xiàn)在為孩子們施“好心”的結(jié)果是什么?孩子不能享受自己的快樂,某種天賦不能被發(fā)現(xiàn),某種潛能不會被開發(fā),更得不到經(jīng)過自己艱辛的努力取得成功的那種喜悅,因為家長為他們安排的那些也許他們根本就不喜歡。為了孩子少走彎路,我們把自己的經(jīng)驗告訴他們。但對他們來講,就是一些平庸的教條。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沒有彎路可言。如果你沒有走過那段路程,怎么能抵達到現(xiàn)在?于丹說:“人生的每一條路都是你必須要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的,而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且得到了確認?!弊鳛樾聲r代的家長,我們不要操那么多“好心”,大膽地讓孩子們?nèi)ヌ剿?,去?jīng)歷失敗,去體驗苦痛,去收獲喜悅,這才是他們?nèi)松凶钭顚氋F的財富,我們才能在若干年后真正得到“好報”。
劉雁飛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霍州市舉辦幼兒園園長及教師專題培訓會
下一篇: 融生態(tài)文明教育于語文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