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歲的陳竹義是南梁鎮(zhèn)張家坡村人,前幾年一直在宏盛鐵廠打工,為了上班方便,一家人借住到離鐵廠比較近的牛家坡村兩孔土窯洞中。農(nóng)忙時收種莊稼,其它時間出外勞作,賢惠的妻子將家務料理得井井有條,懂事的兒子勤奮學習,每月幾百元的收入雖然不多,但對三口之家的農(nóng)民來說,日子倒也過得去。一家人和和美美,很是融洽。
去年9月份,19歲的陳濱考入哈爾濱農(nóng)墾學院,連學雜費就近萬元的開支,讓陳竹義一下子捉襟見肘。好容易連湊帶借打發(fā)兒子上了學,沒容他喘一口氣,襄汾潰壩事件讓翼城縣的廠礦企業(yè)全部陷入停產(chǎn)整頓。陳竹義懵了,這意味著每月幾百元的收入也被擱淺泡湯。在以后的幾個月里,陳竹義一直在焦急與盼望中等待,等待鐵廠再次復工的日子。期間,為了貼補家用,他又幫別人到山上采石頭。好景不長,存在危險的采石行業(yè)也被勒令停產(chǎn),陳竹義再次失業(yè)。船破偏逢頂頭風。緊跟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讓他殘存的那點兒上班幻想徹底破滅。這時,妻子韓金萍又被查出椎腔狹窄,一下子把這位土里刨食的農(nóng)民徹底推向絕境。
為了生存,從未出過遠門的陳竹義踏上北上的列車,融入到太原打工的人流中。幾個月時間,盡管他苦巴巴拼命勞動,但那點兒小工的收入,并沒有鼓起自己的腰包,就更別提為妻兒捎回分文。就在陳竹義懊喪徘徊的時候,一次閑聊中,得知到內(nèi)蒙古打小工每天可多賺10元錢。這個消息又燃起他的希望。幾經(jīng)權衡,今年6月21日,陳竹義又一次踏上到內(nèi)蒙古的列車。
兒子放暑假一晃就過去了,丈夫卻沒有捎回錢來。韓金萍只好東挪西借,為孩子湊了幾百元,淚汪汪告訴兒子:“先花著,求求人家學校的領導,學費稍緩緩,等你爸捎回錢來,就給你打過去!”天氣涼 了,大雁南歸,兒子打電話催學費,韓金萍望眼欲穿,卻等不回丈夫的身影。就在她六神無主的時候,好心人李秋霞雪中送炭,及時送來了4500元學費,解了燃眉之急。兒子的學業(yè)得以繼續(xù),韓金萍一顆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
11月7日,陳竹義終于回到家里,將還散發(fā)著體溫的3000元血汗錢交到妻子手里。當?shù)弥夭幌嘧R的好心人李秋霞送來巨款資助兒子上學時,這位樸實的農(nóng)民禁不住放聲大哭!11月9日,在家僅陪了妻子3天的陳竹義再次踏上到內(nèi)蒙古打工的列車。韓金萍告訴我們,丈夫拿回的錢,還還賬,就所剩無幾了?!鞍^打電話來,說還能干20多天,掙一分是一分吧。要不這家連年也過不了了!”說這話時,韓金萍一臉的迷茫和無奈。
“聽說縣上將復工復產(chǎn)作為縣委、縣政府的頭等大事來抓,如果這事真能落到實處,我們家竹義就再不為出門在外打工發(fā)愁了!”談到將來,韓金萍的臉上透出希望的光芒。和外面寒冷的天氣相比,筆者分明感到一絲暖意在這土窯洞中回蕩。(通訊員 郭向華)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