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標示著一方百姓的幸福指數(shù);路,是一個時代變遷最直觀的符號。沒有路就進入不了信息時代,沒有路,再好的資源也無法利用。干部渴求路,群眾渴求路,發(fā)展需要路,和外界溝通還是需要路。就在翼城縣民眾思路若渴的時候,一場街巷硬化的戰(zhàn)役在唐霸大地上遍地打響。
在短短的一年間,翼城縣6鎮(zhèn)4鄉(xiāng)211個行政村踏平坎坷成大道,高質量、高標準完成了大街小巷的脈絡連接。那一條條用愛鋪就的路,躺著是一條條靜臥的巨龍,豎起就是一座座不朽的豐碑,它鐫刻著無數(shù)交通筑路英雄的名字,它凝聚著多少人智慧與創(chuàng)造的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奉獻之歌!
曾幾何時,山道彎彎,南梁鎮(zhèn)南嶺村的路上坡下坡、下坡上坡、爬不完的坡,車在山里顛簸,人在山里旋轉,路在山里盤桓,到了下雨的時候更是“壯觀”,經(jīng)常看到下雨天人扛著自行車在泥濘的道路上艱難地行走,這種被稱作“車騎人”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摩托車的前后輪子里塞滿了粘泥,令人握住車把,寸步難行?!扒缣煲簧硗?,雨天兩腳泥”是當時的真實寫照。生活在這里的村民們從懂事開始就在心里憧憬著,憧憬著有一天,條條通衢大道能如一條條銀色綢帶將村寨街巷交織,能讓他們走向四面八方。
終于在街巷硬化的會戰(zhàn)中,南嶺村的修路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路一通,這個村的各種物產(chǎn),玉米、土豆、紅薯、核桃等源源不斷地運出了閉塞的村莊,外面的信息、物資、日用品又輕而易舉地輸送進山。人們的觀念更新了,視野開闊了,摸索出致富的門道了。
這兒的人不會忘記,為了修這一條通往鎮(zhèn)上的道路,黨支部書記閆文桐,村委主任、大學生村官車敬廷有過多少不眠之夜,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南嶺村地處偏遠、溝壑縱橫,全村243戶700余人分散居住在孫家、劉家、石坡、趙家后、陶家等大大小小10個自然村,地質條件錯綜復雜,交通條件的制約、水資源的貧乏給這兒道路硬化造成了無比的困難。用水如油,每立方水的成本價高達50元,沙子、石子、水泥的運輸更是舉步維艱,多數(shù)的運輸車司機只是嘗試性地走一次就望而卻步?!奥诽y走,坡度大,容易壞家伙?!彼緳C這樣說著,拒絕再次送貨。閆文桐、車敬廷又是遞煙、又是送水,磨破了嘴皮、說盡了好話,終于用那顆修路造福百姓的心感動了司機師傅們,使得道路硬化順利進行。
王莊鄉(xiāng)的范村東臨深溝范村河,西接鄭莊,是一個沒有企業(yè)的農(nóng)業(yè)種植村,單單靠種植如何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村里的好多勞力都在東邊的翼鋼公司和城東人和鋼鐵廠上班,不下雨的時候就穿過范村河經(jīng)白壁村到達目的地。這是一條連接王莊和辛安的東西大動脈。但是,遇上下雨的時候泥濘不堪,坡上紅泥粘土滑得寸步難行,河槽渾水嘩嘩流過無法逾越,上下班的村民們繞道縣城,多走幾十公里才能上班或者回家。非但這樣,這一段路還不在街巷硬化的規(guī)劃中。
這一切,村委主任李希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表現(xiàn)在行動上,他想方設法地去鄉(xiāng)里爭取、千方百計地去縣里爭取,往往返返地不知道跑了多少次,才跑順了這段路的規(guī)劃方案,順利開工建設了,可是在工程的進行當中又遇到了資金的難題。李希成心里想:開弓沒有回頭箭,無論困難再大,也要完成這條路的工程。他就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公司運轉的資金,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道路硬化中去。他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情懷,深深地感動著全體村民們。幾年來,他投入到改善村里公共設施方面的資金高達四五十萬元。
辛安是王莊鄉(xiāng)比較大而又普通的一個村莊,然而,這兒又是一個不普通的村莊。不普通在于它年年、日新月異的變化,街巷硬化成績斐然,交通狀況越加便利。所有取得這些成績離不開不怕苦、不怕累、迎難而上、全心全意為村民的村“兩委”班子成員。
為了圓滿完成此項惠民工程,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黨支部書記周明亮、村委主任王增義他們跑斷了腿、操碎了心,一起研討建設過程中的問題、一起奔波在建設一線。在村委會設立了安全組、質檢組、工程組、廉政組等由村委主干負責、黨員村民代表參加的細化任務組,實行料場有人把關、施工現(xiàn)場有人監(jiān)督?!耙磺袨榱舜迕烂窀??!北局@一目標,王增義在工程施工中缺東西想辦法找,缺錢拿出自家的錢墊上,以博愛的胸懷奉獻著自己。
說到現(xiàn)場抓質量的翼城縣交通運輸局質監(jiān)站的那些“鐵兵”,鄉(xiāng)親們無不被他們負責的精神所感動。工程一上馬,他們就被抽調到各個工程現(xiàn)場,負責技術指導及質量監(jiān)督等具體工作。在他們的腦子里,全然沒有節(jié)假日、星期天的概念。多年來,他們唯一養(yǎng)成的個人嗜好就是工作。從每天早上6點起床到晚上8點,從進駐工地那一刻至今,只要不停工,他們就不停地在忙。因為忙,星期天、節(jié)假日的休息被排除了,被他們的工作安排寫得滿滿當當密密麻麻的;因為忙,他們常常要對關心他們身體健康的家人反復說明,工地就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因為忙,他們幾乎沒有一點屬于自己的業(yè)余愛好;他們以玩命的精神扎根在了工地,在他們的腦子里日思夜想的是工程的進度、工程的質量、工地的一切!
翼城縣交通運輸局分管副局長和培華,一絲不茍是他的作風,恪盡職守是他的習慣。他覺得既然擔負著質量關,就必須徹底負責,對工程的認真程度絕不亞于計算數(shù)學題精確性。他對我說:“自從街巷硬化工作開始以后,我們的工作人員沒有一人請假,沒有一人遲到早退,而且經(jīng)常加班加點。午飯推到晚上吃,晚飯推到半夜吃是經(jīng)常的事情。許多為工程質量把關的技術人員隨時隨地,頂著烈日、冒著酷熱、廢寢忘食到工地查看施工進度,檢查施工質量。他們把此項工程質量當做自家的事情來呵護和看待。”
縣交通運輸局公路管理所技術人員在街巷硬化質量管理中的“認真”是所有參建單位有目共睹的。今年5月份某個施工隊在鋪設的厚度上不符合標準,質監(jiān)站副站長閆峰要求施工方返工時,施工隊的隊長態(tài)度強硬,還出言不遜,閆峰據(jù)理理論了半天對方還是不肯停下來返工。一向視工程質量為性命的閆峰義憤填膺,再也壓制不住心里的那股怒火,幾乎和態(tài)度強硬的施工方動起手來,最后的結果是施工方重新返工。他說:政府出資老百姓謀福利,作為工作人員就應該保證它的高標準、高質量。
還有許許多多奮戰(zhàn)在一線的技術員們,他們每天都奔波在建設一線,奉獻著自己的才智和心血。街巷硬化建設的實踐,弘揚和培育了一種知難而進的時代精神,伴隨著道路的延伸,翼城人民的思想情操也在不斷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個生氣勃勃的村莊將沿著四通八達的脈絡開始騰飛!
(通訊員 宋榜娟)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