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燈超速,違章駕駛,是車德缺失的特征;大聲鳴笛,亂占車道,也是沒有車德的表現(xiàn)。良好的車德不僅要求駕駛人員嚴格遵守交通法規(guī),也要求駕車時文明禮貌,尊重他人。
截至今年3月,全國機動車擁有量已經超過1.78億輛,根據(jù)最新統(tǒng)計,截至8月30日,北京市機動車擁有量已達到381.8萬輛。駕駛員超過1.3億人。在如此龐大的隊伍中,一個人規(guī)規(guī)矩矩地開車并不能引起別人注意;同樣,偶爾一次的超速闖燈,也可能不會造成嚴重后果,并且也可能不會被抓住。
在這種前提下,要想道路暢通,秩序井然,就需要每個駕駛員具備良好的車德。
在一些人看來,車德好壞或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會給社會造成多大危害,不值得小題大做。其實不然,如果開車不講究車德、放任車德不良的行為發(fā)生,長此以往,就會習慣成自然,而嚴重后果正潛伏在這些“大不了”的細節(jié)中。據(jù)某市交管部門統(tǒng)計,該市2006年發(fā)生的1541起交通事故中,有1420起是因機動車駕駛員的問題引起的,共造成518人死亡,1284人受傷。每一起機動車責任事故的背后,幾乎都有不文明和違章駕車行為。數(shù)據(jù)看似冷冰冰,卻說明一個道理——車德不是可有可無的小事,“無德”行為距車禍并不遙遠。
談起車德問題,大多數(shù)人會說自己基本上都能做到,只是偶爾違反幾次。批評起別人的無德行為,很多人底氣十足,甚至義憤填膺。殊不知,同樣的問題可能在自己身上同樣存在,甚至有時候說的就是自己。你偶爾“失德”的行為,即使沒有造成事故,周圍的人也都能看到、感受到,社會影響還是客觀存在的。你幾次,他幾次,違反車德的行為就成了司空見慣的普遍現(xiàn)象。要想律人,首先律己,車德問題不只是他人的事情,更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情。
車德不僅是單純的道德呼喚,更是法律的要求。傳統(tǒng)的道德約束,大多只是人們內心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違反它也只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最多是遭到社會大眾的鄙視,不會帶來什么法律后果。而車德則不然,它既是社會公德的呼喚,更是法律規(guī)范的要求。超速行駛,闖燈越線等違反交通法規(guī)自不必說,胡亂鳴笛、強占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等也為法規(guī)所不許?!皺C動車避讓行人”、“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拐彎讓直行”等既是大家熟悉的道德常識,更是交通法規(guī)中的明文規(guī)定。車德不良的下一步,甚至同時,就是違法——違反交通法規(guī)。如果因此造成交通事故,在責任認定上,無德一方也會被判承擔全部或主要責任。
遵守良好的車德,是每個合格駕駛員的內在需求,也是所有交通參與者的責任。這不僅是道德的呼喚,更是法律的要求。(人民日報 秦佩華)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擔起一份責任 堅持一份操守
下一篇: 群眾評委是否意味著干部選拔的公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