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在线免费观看AV_国产又色又粗又黄又爽黑人_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_九七无码免费人妻超级

罪在老師?魯迅文章成“雞肋”的尷尬

2009-08-31 17:23:00 來源:臨汾新聞網



有老師直言:“魯迅作品幾乎快成了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塊雞肋?!边€有很多學生反映“魯迅的部分作品很難讀懂,文字較晦澀。”“讀魯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壓抑?!边@是一種怎樣的尷尬場景? 

其實魯迅在《不是信》中曾說過,“我也曾反對過將自己的小說采入教科書,怕的是教錯了青年。”但就現實來說,入選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古今中外所有作家,沒有誰可以與他并提:出現的頻率最高,入選的作品最多。 

那么,何以出現了“雞肋說”呢?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到底應該占多大的比重?哪些作品應該進入中學語文教材?面對這些問題,人們爭論不休,莫衷一是。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減少魯迅作品引爭議就體現了這點??陀^地說,對魯迅文章進入中學教材的質疑早已存在,北大教授錢理群就認為魯迅選文過于偏重論戰(zhàn)性文章,并且所占份量太重了。 

關于爭議,大致可進行以下概括,如認為時代差異造成學生的心理隔膜,陳舊的參考用書不能準確反映作品意蘊,一些作家、學者對魯迅的貶損,是教師授課視野狹窄,解說成分太大,學生難以獲得感情的陶冶和美的啟迪等等。但是,問題的關鍵是,這些理由都能成立嗎? 

筆者以為,一味地歸罪于老師實在是個誤區(qū),所謂的隔膜當然與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有關,但是,僅此一點嗎?難道對魯迅的“意識形態(tài)化”不是更重要的原因嗎?長期以來,對魯迅革命家、思想家身份的大肆宣揚,而對其文學家身份的抑制,難道不是原因嗎?語文課堂上一說到魯迅,我們總是說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并且大談特談他如何為解救民眾嘔心瀝血,如何地具有戰(zhàn)斗性,他的雜文如何地“像匕首、像投槍”。魯迅是如此高不可及,使學生在未讀魯迅之前對魯迅已經產生了一種敬畏,好像站在他們面前的不是一位文學家,而只是一個戰(zhàn)士——一個用文字戰(zhàn)斗的人。 

應厘清的是,不可否認魯迅的歷史功績,但學語文畢竟不是學歷史,學作家作品也不是學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把文學家當成政治家來解讀,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和歷史課,這是違背語文規(guī)律的。其后果就是魯迅的名字在幾乎每個識字的人中產生了可怕的威儀,使相當一部分人對魯迅產生一種拒絕。有人據此提出學生不喜歡魯迅,魯迅作品應該少選,但是,魯迅作品的減少,是不是就意味著學生興趣的增加呢?學生讀不懂魯迅,不是魯迅故弄玄虛;學生不喜歡語文,也不是因為選擇的魯迅作品太多。刪減魯迅作品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論者說,一個時代的政治文化最能體現在教科書中,尤其是有關人文學科方面的內容,教科書就是一個窗口,從這里我們能夠發(fā)現一個時代的政治文化是如何改變人們的行為和習慣的。筆者以為,由于受到不同時期的政治文化因素的影響,教材中魯迅作品的選編或多或少地帶有時代的烙印。這一方面說明魯迅作品的復雜性,另一方面也說明魯迅思想的超前性。所謂“雞肋說”,在筆者看來,純粹是時代變化的折射和思想話語環(huán)境變遷的映照,而把這種錯誤歸為“教師”,則是一種荒謬。 

魯迅剛剛去世,郁達夫就斷言:魯迅雖死,精神當與中華民族永存。對此,我們能忘記嗎?(朱四倍)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