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晚,記者途經鼓樓廣場時,只聽一聲號令,幾名市民一起松開了手中的孔明燈,并雙手合十進行許愿。一時間,夜空中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殊不知,每一盞孔明燈都是一個“火患”,同時還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
“買一個吧,許個心愿放飛,很靈的!”隨著幾只孔明燈飛向了天空,一名女商販徑直走向了圍觀的人群并介紹起來。記者觀察發(fā)現(xiàn),商販售賣的孔明燈包裝簡陋,售價在10元到15元不等,沒有生產廠家的任何信息,屬于三無產品。
“看著這么多燃燒的孔明燈到處飛,我第一反應就是萬一發(fā)生火災怎么辦?”市民李女士擔心地說,“這些孔明燈燃盡之后,遺留物不是掛在樹上,就是落在街道上,既不美觀,又污染環(huán)境?!?/p>
無獨有偶,提起放飛孔明燈,家住五一路某小區(qū)的市民霍女士有一肚子牢騷:這些人光想著自己玩了,就沒考慮到別人的感受?!被襞空f,她好幾次看見有孔明燈從她家窗外飛過,有一次還差點飄進她家里。陽臺上晾著衣服,萬一飄進來個孔明燈,后果真是不堪設想?!被襞空f,每到情人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這樣的節(jié)日,他們一家人都得警惕屋外飄著的孔明燈。
記者了解到,制作孔明燈使用的燃料大多為固體酒精,在燃放和升空的過程中根本不能人為控制,因此極易發(fā)生事故。特別是燃燒著的孔明燈一旦飄落到加油站、液化氣站、油庫、居民屋頂、林地、垃圾堆等可燃物較多的地方,極易引發(fā)火災。
那么,群眾對孔明燈的熱情如此之高,對于它的典故、來歷又知道多少呢?記者采訪得知,其實大多數(shù)燃放孔明燈的市民真正知道孔明燈來歷的人并不多。一位正在購買孔明燈的學生告訴記者,每次看到人們放飛孔明燈的時候,總會出于好奇“圍觀”一會,順勢許個愿,圖個吉利。隨后,記者在隨機采訪中發(fā)現(xiàn),和這位學生有同樣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數(shù)。
據(jù)了解,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所發(fā)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于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酌魉銣曙L向,制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訊息,其后果然脫險,于是后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F(xiàn)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本報提醒廣大市民,不要在高樓密集區(qū)、森林、危險場地(液化氣站)等地燃放孔明燈,盡量選擇文明、低碳的方式祈福,于人與己安全為先。(記者 亢亞莉)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