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在线免费观看AV_国产又色又粗又黄又爽黑人_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_九七无码免费人妻超级

舌尖變遷 聽臨汾市民講述餐桌上的悠悠歲月

2019-08-07 08:16:14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臨汾新聞網(wǎng)訊“剛解放那會兒,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如今,我想吃啥吃啥,下館子也不心疼?!?月3日,在市區(qū)一大酒店里,吳玉蘭老人迎來81歲生日。望著滿滿一大桌美味佳肴,她百感交集,隨即向身旁的子孫們講起了餐桌上的“悠悠歲月”。

  正如吳玉蘭老人所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從忍饑挨餓到填飽肚皮,從吃啥有啥到追求健康……百姓餐桌上的變化,最能體現(xiàn)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

  勒緊褲腰帶的苦歲月

  上了年紀的老人,提及往昔的“味道”,依然刻骨銘心。

  對于解放初期,70歲以上的老人大多有著共同的回憶,那時物資匱乏,糧食短缺,食不果腹。年逾八旬的韓秀芳老人就此打開了話匣子:“那幾年,吃飯是個大難題,家家戶戶都是饑一頓、飽一頓。我家孩子多,又都是長身體的年齡。母親怕餓壞了我們,四處找野菜,將棒子面、雜糧饅頭留給我們,自己則偷偷躲在灶房里把剩下的野菜湯加上水,喝個肚圓再去睡覺。那時,我們常常想,要是每頓飯都能吃得飽飽的,該有多好!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如何敢信,食物匱乏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由于吃不飽,人們普遍面黃肌瘦,營養(yǎng)不良。

  后來,人們的飲食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不用再為下一頓的著落擔心。韓秀芳老人感慨道:“不用忍饑挨餓了,但也不是頓頓都能吃上白面饅頭,大多時候還是吃粗糧,我們只能把‘吃好’的愿望寄托于中秋節(jié)和春節(jié)?!?/p>

  后來,我國進入“票證時代”,而糧票、肉票、食用油票等票證也深深烙進一代人的記憶中。

  吃啥能選啥的新生活

  改革開放以后,糧油、副食品敞開供應,所有的票證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宣示著一個“新飲食時代”到來。

  個體經營者姜鵬出生于1965年,對于“吃”的變化,他有一肚子話要說?!?0年代初,農田承包到戶,家里有了剩余的糧食,我和家人終于能敞開肚皮吃個飽。盡管生活條件有了大幅提升,但是過日子還得精打細算,家里許久才能吃上一頓紅燒肉或是肉餃子?!?/p>

  事實上,在姜鵬的記憶中,那個年代,最美味的食物莫過于臨紡門口售賣的餅子和玉米面發(fā)糕。他笑呵呵地說:“我上學時,需要在臨紡轉車。每次看到餅子攤,我都邁不開腿。那餅子烤得外焦里嫩,咬一口酥脆酥脆的。在城里工作的大姐夫來接我時,總會給我買上幾個餅子。有時還能吃上發(fā)糕,喝上汽水,偶爾還能吃到幾串羊肉串?!?/p>

  民以食為天,一個“吃”字足以勾起一段段美好或辛酸的回憶,并從中體味社會的變遷。到了90年代,市場經濟體制逐漸走向完善,食品品種繁多,煙酒飲料、糖果糕點、餃子湯圓、調料香料、乳品豆粉等一應俱全,三餐糧足、頓頓有肉早已是千家萬戶尋常之事。

  出生于1988年的陳晨可謂掉進了“福窩”,不僅一日三餐能吃上雞蛋、肉,還能早晚喝上牛奶、果奶。她清楚地記得:“我上小學時,爸爸去武漢出差,帶回了一箱康師傅方便面。只見,爸爸往那個白色泡沫碗里倒進滾燙的熱水,面塊不一會兒就泡成了面條,簡直太神奇了。還有當時的工貿大樓,是我最愛去的地方。那里有許多食品柜臺,巧克力、果凍、糖果應有盡有……”

  從“吃不飽”到“吃得飽”完成一大跨步,餐桌上偶爾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豐盛,每個人都有一個明顯的感覺:“家有余糧,吃不發(fā)愁。”

  營養(yǎng)要均衡的好日子

  進入21世紀,餐飲業(yè)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大餐飲品牌紛紛入駐臨汾,不出家門就能吃遍世界。此時,人們在飲食上的追求開始由“吃得飽”轉變?yōu)椤俺缘煤谩?,從簡單的“吃什么”深究到食物的口味、營養(yǎng)。

  肉蛋奶樣樣有,想吃啥就吃啥;各種蔬菜四季常有……原來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不少人在“吃”上反而開始浪費。直到2013年,“光盤行動”深入人心,才使奢侈浪費現(xiàn)象得到遏制。平陽街一家飯店的老板介紹:“過去請客吃飯,不論人多人少,都要點滿滿一大桌菜,吃不了也不打包。這幾年,不論聚餐還是請客,大多是按人頭合理點餐,吃不完的菜品一定會打包帶走?!?/p>

  同時,顧客所點的菜品也呈現(xiàn)明顯的變化。這位老板接著說:“過去喜歡大魚大肉,現(xiàn)在偏重于葷素搭配,野菜成了香餑餑,少油、少鹽成了關鍵。人們對于吃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得好’,還要‘吃得健康’?!?/p>

  蔬菜要吃新鮮的,魚要吃歡蹦亂跳的……如今,人們的舌尖也開始“挑三揀四”。什么食品有營養(yǎng)、什么食品能抗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夠保持身體的酸堿度平衡,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吃鮮貨、吃生態(tài)、吃健康,成為人們的飲食新時尚。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人們的餐桌也進入了網(wǎng)絡時代。用手機尋找餐廳、購買食材、點外賣已成為人們的日常行為。市區(qū)大街小巷,到處可以看到騎著電動車送外賣的小哥。

  一個“吃”字兩重天。從“吃不飽”到“吃得健康”,不僅反映了人們飲食內容、飲食習慣的變化,更是居民食品消費從生存型逐步向發(fā)展型、享受型轉變的直接體現(xiàn)。

  記者 趙玉峰 李靜


     

責任編輯:暢任杰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