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高鐵站的末班公交車收車有些早,侯馬、介休、運城都到晚上22∶30了,我們臨汾的高鐵站末班車可否延長時間?”日前,有市民反映稱晚上去臨汾西站乘動車不像白天那么方便,呼吁高鐵公交末班車延長時間。與此同時,又有市民稱高鐵開通以后,曾經(jīng)在晚上21點左右乘坐高鐵公交返回市區(qū)。
我市高鐵公交實際運行情況又如何呢?7月4日晚18∶0,記者在市區(qū)鼓樓北公交站點搭乘2路車前往臨汾西站,一探究竟。
對接最后一班高鐵18∶55,記者乘坐的2路公交車行至高鐵站前廣場入口處,由反光隔離墩隔開的雙向四車道上,寫有“公交車、出租車專用車道”和“小型車輛專用車道”字樣的兩面標識牌將車輛有效分流,在現(xiàn)場交警的疏導、指揮下,高鐵站前廣場的交通繁忙而有序。
繞過環(huán)島,公交車抵達終點站,駛?cè)肱R時劃定的公交車停車區(qū)內(nèi)。
盡管已過19∶00,公交車停車區(qū)內(nèi)仍停靠著數(shù)輛1路、2路公交車,不時還有公交車進站。沿停車區(qū)西面的臺階拾級而上,是一頂掛著“臨汾西站公交調(diào)度站”條幅的帳篷,帳篷一側(cè)的公交車牌上,除了停靠站點與早晚發(fā)車時間外,“其余按高鐵時間對接發(fā)車,末班車延長至當天最后一班高鐵”一行字以紅色、放大處理,醒目且直觀。
“按正常的公交車夏季運行時間,晚上19∶00發(fā)的是末班車,這是正常班。19∶00之后到21∶13最后一趟動車到達臨汾站,這中間一共有8趟車,為了方便到站旅客返回市區(qū),公司對各崗位工作人員進行了調(diào)整,安排大家加班加點,按照高鐵時間對接發(fā)車?!边B日來的長時間加班和高強度工作,使市公交公司第二分公司經(jīng)理劉存貴的聲音聽起來沙啞中帶著“磁性”,“連著3個晚上,每天我們的末班車司機回家都接近凌晨了,7月1日晚上因為是運行第一天,再加上下大雨,凌晨2∶00左右才回到家。”送完最后一趟到站旅客后,每輛公交車的司機需要把車開到城北的加氣站加滿氣,再把車開回停車場停放,檢查無誤后才能回家,以備第二天早晨6∶30前準時趕到高鐵站發(fā)車。
據(jù)市公交公司站務員雷金萍統(tǒng)計,7月1日大西高鐵正式運營當晚,自臨汾西站開往市區(qū)的公交車共增發(fā)24趟,全天接送乘客1萬余人。7月2日、3日每晚增發(fā)公交車輛也在10趟以上。
帳篷下的接力堅守19∶30,公交調(diào)度站的帳篷下,劉存貴與3名剛剛駛回終點站的公交車司機,圍坐在由3個塑料板凳拼在一起的“餐桌”邊開始用餐。走近一看,“餐桌”上的3個碗里,分別盛著涼拌黃瓜、辣炒茴子白、青柿子炒辣椒三樣菜。
“還有一個菜,給還在回來路上的司機留著?!眲⒋尜F指著身旁的保溫桶和保溫桶上裝有西紅柿辣椒炒茄子的塑料袋打趣道,“標配,四菜一湯!”“湯?”借著微弱的光線,記者在桌上仔細辨認著,司機們善意地笑著,指了指人手一碗的白開水……19∶45,由于天氣原因,D2003次動車晚點,與正點到達臨汾西站的D2514次動車幾乎同一時間到站,大量旅客從出站口方向涌出。正在出站口外等待發(fā)車的1路、2路公交車瞬間擠滿了旅客,見仍有下車旅客向公交車的方向走來,雷金萍一路小跑,向帳篷的方向喊著:“還有乘客沒能坐上,再發(fā)一班!”正在吃飯的1路公交車司機趙愛愛放下碗就往自己的車前跑。
19∶55,滿載到站旅客的1路、2路共3輛公交車依序發(fā)往市區(qū)。
“19∶55,發(fā)往市區(qū)3趟公交車?!崩捉鹌荚诔鲕囉涗洷旧线厡戇呎f,“下一趟過來到晚上9點了?!薄澳愫?,還有回市區(qū)的2路車嗎?”一位參觀完臨汾西站的市民問雷金萍?!坝校贿^一會兒才發(fā)車,也快了,下一趟動車很快就進站了?!薄昂?,我等會兒。”“對于我們來說,加班的辛苦、飯菜的好壞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得到乘客的理解?!币痪渫ㄇ檫_理的“好,我等會兒”觸動了雷金萍心底一直緊繃著的弦。
原來,因為高鐵相對距市區(qū)有些遠,大量旅客單純依靠出租車接送,運力明顯不足。所以,延長至深夜最后一趟高鐵進站后的公交車,并不是白天的正常班次,發(fā)車時間要和高鐵到站時間對接,更多地是為了方便下了高鐵的旅客返回市區(qū),也就達不到間隔6分鐘發(fā)車的頻率。但一些市民因為不了解實情,常常將怒氣撒在已經(jīng)白天晚上連軸轉(zhuǎn)的公交司機身上。
返程車上的小插曲雷金萍擔心的情況,還是在當晚返回市區(qū)的2路公交車上發(fā)生了。
20∶40左右,2路公交車司機打開車門,為接送即將到站的D2516次動車上下來的旅客做著準備。此時,三三兩兩前來參觀臨汾西站的市民紛紛上車,準備返回市區(qū)。由于還不到發(fā)車時間,司機提醒大 家先不要上車,發(fā)車前再招呼大家。
然而,對于司機的提醒,著急回家的市民并未留意,投幣上車后仍然沉浸在對高鐵的感受中,車廂內(nèi)的話題一直鎖定在“高鐵”上。
10余分鐘后,公交車上的乘客漸漸從對高鐵的感慨中回過神來,紛紛要求馬上發(fā)車。公交車司機解釋說:“人還沒滿呢,要等接上9點多在臨汾西站下車的人才能發(fā)車。”對于這樣的解釋,車上有乘客情緒激動起來,“公交站牌上明明寫著6分鐘一趟,怎么能不按規(guī)定發(fā)車?”“早知道要等這么長時間我就不上來了,退錢!”面對群情激憤的指責、埋怨,公交車司機和站務員強壓著心里的委屈,焦急地望向出站口方向。“乘客不了解情況,把對接到站高鐵的加班公交當做正常開行的公交,有牢騷也在所難免。這種時候過多的解釋可能更容易被大家理解為托辭、狡辯,場面可能更容易失控。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能在了解的基礎上多些理解。”雷金萍清了清略顯疲憊的嗓音,無奈地苦笑著。
21∶05,D2516次列車到站,大批出站旅客被正等候在外的1路、2路公交車迅速“消化”。幾分鐘后,滿載乘客的公交車在現(xiàn)場調(diào)度的指揮下,沿景觀大道駛向市區(qū)。
編后
大西高鐵開通運行無疑是我市的一件大事、好事、盛事,廣大市民閑暇之余前往圍觀更表達了他們對城市發(fā)展日新月異的欣喜和關注。然而,運行初期,諸事繁雜,正常班之外,公交司機加班加點也只能確保在臨汾西站下車的旅客能夠安全返回市區(qū),既無法按正常班時每6分鐘發(fā)一次車的頻率運行,也不能置即將到站的旅客于不顧,隨時發(fā)車送前來參觀的市民返回市區(qū)。
熱愛一座城市,不僅要關注她的每一次進步,還應該包容她每一次進步時的蹣跚起步。請多一點點耐心,等等即將下車的遠方旅客、歸家游子;請多一點點理解,體諒幾近疲勞駕駛、面對埋怨甚至無法自我辯護的司機師傅。指責,能使人進步;理解、包容同樣能。(記者 段碧蓉 卞志強)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