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每位家長都期盼兒女成龍成鳳,成為國家棟梁之才。但要實現(xiàn)這一夢想,必須有教育孩子的良好方法和靈活多樣的妙招。讀書給人知識,讀書給人智慧,讀書給人力量,讀書才能改變孩子們的命運,成就人生。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勤奮學習刻苦讀書,根據(jù)在關(guān)工委工作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我想給家長們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和靈活妙招。
首先,要采取“三結(jié)合”教育方法。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融為一體,緊密配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家庭教育是基礎,家長是第一任老師,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家長必須言傳身教,傳承好家風,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學校教育是主陣地,讀書育人全程由學校教師擔負,每個學生學習好壞和成效,千斤重擔落在老師肩上。家長應主動積極與班主任老師經(jīng)常聯(lián)系、溝通、交流,掌握孩子學習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緊密配合學校,采取針對性的說服教育,提高孩子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社會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青少年茁壯成長,必須引起全社會各界人士的關(guān)注、關(guān)愛、關(guān)心。洪洞縣堤村鄉(xiāng)堤村李國旺、山頭鄉(xiāng)曹家溝村楊三俊、甘亭鎮(zhèn)東孔村孔繁榮等同志,數(shù)年如一日,慷慨解囊,無私奉獻,重金資助貧困學生喜圓大學夢?!叭Y(jié)合”網(wǎng)絡教育極為重要,將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發(fā)展環(huán)境。
其次是堅強的毅力和耐心教育方法。每一個孩子都有天賦智能、學習勁頭、習慣好壞等差別之分,因此在讀書學習過程中形成優(yōu)、好、差的區(qū)別。孩子教育不能采取訓斥、責備、打罵、怨恨的錯誤教育方法,必須采取激勵、熱情、溫柔、以理服人的教育辦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在漫長讀書學習歷程中,不是經(jīng)過一兩次的說服教育,就會達效成功,必須有堅強的毅力,樹立長期作戰(zhàn)的思想,不間斷、持之以恒地進行引導、激發(fā),發(fā)現(xiàn)孩子做了好事、學習有進步、身上有亮點,就趕緊贊揚、鼓勵。好孩子是夸出的,不是棍棒打出來的,教育方法對了頭,孩子學習加了油,成績就會提高。
再次是言傳身教的教育方法。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所以家長不要打麻將、不要說臟話、不要打架吵嘴、不要上網(wǎng)、不要做違規(guī)之事等,凡不利于孩子學習、成長的言語和事情一律不說不做。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言傳好家風,把好家風傳承給孩子,用身邊的好典型啟發(fā)、引導孩子讀書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要做一個明智的家長、以身作則的好家長,時時處處一言一行作出表率,定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其四是講故事啟發(fā)引導教育方法。學生家長 經(jīng)常給孩子講述生動感人、益于理解、助推學習的故事。諸如,一些人不讀書,一輩子吃盡了沒文化的苦頭;而一些人勤奮讀書,有了知識改變了命運,成就了未來;一些孩子從小不愿上學讀書,老大徒傷悲悔之不及;一些孩子勤奮學習,喜圓大學夢,為父母爭了光,為國家爭了氣,為社會做出了貢獻……通過講述這些對孩子學習有益的故事,啟發(fā)、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遠大的理想。
第五是老少攜手,共讀“中華魂”主題教育讀本。“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在洪洞縣開展了16個年頭,使廣大青少年受益匪淺,不僅學習到許多知識,增長了才干,而且鍛煉了膽識和流利的口才,奠定了良好的人生基礎。如馮張學校8歲段丹丹、東街小學11歲的郭凱港、萬家鎮(zhèn)澗西村學校10歲狐文博、山焦學校李絡羽等同學光榮赴北京參加了“中華魂”主題教育讀書活動演講大會,并在人民大會堂、釣魚臺進行了精彩演講,不僅贏得臺下參會人員的熱烈掌聲,更可喜的是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擁抱和合影留念。希望家長們與自己孩子攜起手來,共讀這本書,定使孩子受到啟迪,學到知識,開闊視野,增長本領。
第六是針對性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需要具備多方面的教育知識,并要熟悉了解自己孩子的智能、性格、興趣、優(yōu)缺點等方面的情況,根據(jù)孩子的性格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育專家、清華大學教授王晶認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一個圓的兩半,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簡單來說,家長不做“二老師”,正確的教育定位和方向是家庭教育的前提。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要學習和掌握許許多多的知識和方法,克服說一套做一套、不符合實際的說教,做到富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育,正確啟發(fā)孩子學習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才會受到最佳效益。
少年興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為把青少年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做出新的貢獻。
賈張選(作者系洪洞縣關(guān)工委副主任)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