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在线免费观看AV_国产又色又粗又黄又爽黑人_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_九七无码免费人妻超级

黃花紅葉和美荀鄉(xiāng)

2012-07-30 09:00:00 來源:


寫下畫卷,本來是為了形容安澤山水的美好,細一想這形容其實怠慢了安澤的山水。就說那沁河的水,時而是粼粼的碧波,時而是滔滔的白浪,時而還會彎轉出回環(huán)的漩渦,無論是碧波,無論是白浪,也無論是漩渦,都生機勃勃地行走著,跳躍著,舞蹈著,活泛出勃勃生機。這時候再看畫卷,別說那些丹青高手的畫卷,即使大師吳道子筆下的山水真跡也無法與這清流相比。若是真要比,那結果肯定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畔滤徽f,單說安澤這山。有專家評價,安澤是山的博物館。這話毫不夸飾,高高低低的山是花草的生態(tài)園,是樹木的娛樂場,還是走獸的安樂窩,禽鳥的快活林。別說走獸禽鳥,即使人來到這里也止不住流連忘返,樂不思“府”。
春天讓人樂不思“府”的是黃花。暖烘烘的陽光,剛剛融化了盤踞一冬天的白雪,黃花就悄悄開了,點綴在千山萬壑,一下就把安澤城包圍了個嚴實。你若是描寫這動人的風光,什么詞句都可以用,千萬莫要用“滿城盡帶黃金甲”。可能用這話描畫他地是不無夸張地奉承,然而,對于安澤來說,這話卻有些以偏概全。說明安澤的黃花,應該用:滿縣盡帶黃金甲。因為,城里城外,山上山下,全是繁星般的黃花。
黃花最為繁盛的當數(shù)上黨關一帶。我不知道黃花的開放有何秘密,只知道在我國的關隘當中,上黨關名聲遠揚。多少回兵家之爭,多少回改朝換代,都和這古老的關隘不無牽連。聲名最為顯赫的是白起率領秦軍過關,大軍過后血流成河,四十萬趙國兵卒被坑,累累白骨墊高了太行山巔。如今,雖然聽不見戰(zhàn)馬嘶鳴,看不見刀光劍影,可是關前有良馬寨、華寨、小寨,還有邊寨,大大小小屯兵歇馬的村落無不打上戰(zhàn)爭的烙印。說也奇怪,就在這村村寨寨的山崖上,溝坡里,開滿了密密麻麻的黃花。黃得逼目耀眼,像是展開的蜿蜒書卷,不知要宣示什么世理。這時候,靜靜地站定,忽然就會想起“昨日黃花”的句子,惟愿那刀光劍影,累累白骨,成為往事,再不重演。莫非,滿山遍野的黃花要告誡世人的就是這鮮血哺育出的道理?倘若黃花是在講述春天般溫暖的故事,那秋天呢?收獲的秋天該呈現(xiàn)什么?安澤早就準備好了更為迷人的色彩,而且為了眾生的觀瞻,演練了一千年,還嫌不夠,又演練了一千年。當時光終于走到二十一世紀,進入人們視野的是無處不在的紅葉。誰曾說過一葉知秋?那紅得透亮的一片樹葉掛在梢尖的時候,一幅秋天的巨幅畫卷轉眼就鋪滿山脊,掛滿山坡??匆豢脴洌且恢Щ鸢?;看一傾坡,是一面紅旗;看一座山,是東方破曉時紅日的景象;環(huán)視一下身邊的山山嶺嶺,則像是上天把霞光撒滿人間。誰會想到,一片小小的紅葉,一旦與無數(shù)小小的紅葉組合,就形成這天地間蔚為壯觀的景色。
看紅葉有個好去處:磨盤嶺;磨盤嶺有個制高點:瞭望塔。登上瞭望塔放眼一望,哈呀,那萬重翻滾的紅云成了一望無際的波濤紅海,罕見的紅色波浪起起伏伏,波及到遠遠的天邊,把整個視野都染得火紅火紅。就想起有人贊揚安澤:此景只在天上有,人間難得一回見。這詩句精彩是精彩,但用到安澤尚有些不夠意思。因為,只要世上還有秋天,安澤就不會少了紅葉。年年歲歲,安澤人就在這紅葉的世界里收獲一年的豐碩果實。
無邊無際的紅葉深處,隱藏著一座古墓。古墓里躺著一個人,他曾經(jīng)左右過一段世事。這個人叫荀林父,春秋時期他在晉國主過政,參與過晉文公稱霸的城濮大戰(zhàn),為晉國拓展過潞地的疆土。可是,在與楚國的邲之戰(zhàn)失利后,卻不計前功,主動請死。他沒有死,不僅得以赦免,而且用他的高風亮節(jié)映照了一個時代。這個人安息在紅葉之下,他不再有收獲的欲望,然而,他卻收獲了一個光門耀祖的后代。不,應該說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收獲,是整個安澤的收獲。也不妥,應該說這是中國歷史的收獲。這收獲至今挺立在沁水河畔,他就是荀況。他早在千年前就被人稱為荀子,成為繼孔孟之后令無數(shù)華夏兒女頂禮膜拜的圣人。因而,又有后圣之稱。因為荀子,安澤才會有荀鄉(xiāng)的美譽。
安澤沒有辜負后圣荀子,為之建造了闊大的文化園。從沁水河邊拾級而上,漸行漸高就進入園中。園中不僅有高達20余米的荀子塑像,還有后圣殿、荀子書院,以及文化廣場。后圣殿自然是祭祀荀子的大殿,書院則在追憶昔日荀子在稷下學宮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往事,最為亮眼的風景是文化廣場上屹立的32石柱。遠看莫明其妙,為何在此樹立石柱?近觀頓覺精妙,原來這是32卷竹簡,象征的是《荀子》的32篇華章。置身其中,似乎聽到了荀子的名言警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是在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這是在勵志;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是在議政……當然,在耳邊縈繞不去的是——致士篇的:川淵深而魚鱉歸之,山林茂而禽獸歸之;天論篇的: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王制篇的:山林澤梁,以時禁發(fā)而不稅。荀子不止一次地揭示著自然的秘密,并告訴我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徜徉在竹簡柱中,驀然就醒悟了安澤山水和美迷人的道理。
去外地旅游,坐一程車,再坐一程車,漫長的路途煎熬過了,才能到達風景點??墒?,觀瞻不了多長時間,猛抬頭已竄出景區(qū)之外。去安澤觀覽,不是這般,進入縣界,猶如仙境,遍地都是比畫幅要生動,要絢麗的風景。更別說,春天里千山萬壑那金燦燦的黃花,秋季里萬壑千山那鮮亮亮的紅葉。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居然還可以享受很早很早以前的自然風光,這是為何?道理非常淺顯,是荀子那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深入進安澤人的身心,他們沒有一日一時不踐行在“萬物各得其和”的境界。這就是文化的力量,荀子文化在安澤不是鏈接上去的,也不是粘貼上去的,是大而化之的,先化進人們的靈魂,再由人們的行為舉止化入對山水林木花草鳥獸的呵護。一年,一百年,一千年,無論時光如何遞進,黃花永遠黃著,紅葉永遠紅著,一個和美的安澤,便永永遠遠呈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
這就是安澤,一個誰見誰愛的和美安澤。

喬忠延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