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一座兩層樓坐北朝南,滿墻的白瓷磚干凈亮眼,院里的晾衣架上掛滿了剛洗的衣服,滴滴答答地淌著水滴……近日,在堯都區(qū)劉村鎮(zhèn)嘉泉村村民曹世偉家的小院內,溫馨的生活氣息與戶外的天寒地凍形成鮮明對比。
曹世偉所在的村莊是“煤改氣”村。2017年,明黃色的燃氣管道通到了嘉泉村的家家戶戶,當年冬季,曹世偉和許多村民開始用燃氣壁掛爐取暖,結束了數十年燒煤取暖的歷史。
時值正午,曹世偉家的客廳里灑滿陽光,只見他內著一件毛衫、外套一件薄衣,絲毫感受不到寒意。他介紹:“我家取暖面積大概80多平方米,包括一層的北房和西房,二層不住人,所以沒有掛暖氣片?!?/p>
曹世偉帶著記者走進西房。房間東南角的墻上,白色的壁掛爐正在高速運行,入戶的管道里傳出氣流劃過的“嘶嘶聲”。曹世偉摁亮了壁掛爐的顯示屏,屏幕上清晰顯示著“55℃”的字樣,他說:“我家壁掛爐溫度設置是55攝氏度,中午室溫能到20多攝氏度,晚上也能保持在18攝氏度以上?!?/p>
這樣的取暖面積,一個采暖季需要多少費用?曹世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交2000元,加補貼能給3300元的天然氣,取暖不太夠,還需要再花六七百元。核算下來,我一冬天燒4000元的天然氣,實際花費不到3000元?!?/p>
“這個花費可以接受?!辈苁纻フf,“我家有老人,所以溫度設置得高一些,取暖時間也長一些。主要是咱這自建房保溫效果不太好,如果保溫好,采暖費用會低很多?!?/p>
許多人反映天然氣取暖“燒不起”、費用高,曹世偉說:“關鍵得會‘燒’。用天然氣取暖的頭一年,我也沒掌握到訣竅,白天調到25攝氏度,晚上調到55攝氏度,花的錢不少,家里還不暖和。前年冬天,燃氣公司的人上門檢查安全時告訴我,溫差太大更費錢,應該把溫差調低點。后來,我把壁掛爐溫度設置成55攝氏度恒溫,實際一算,費用沒高多少,屋子里卻暖和了不少?!?/p>
習慣了清潔取暖,回想曾經燒煤取暖的日子,曹世偉直言:“以前燒煤取暖,過一會兒就得添幾鐵鍬煤,三四天就得掏一次灰,臟累不說,家里還不暖和。現(xiàn)在大不一樣了,天然氣使用起來干凈方便,尤其是做飯燒水,一擰開關就有火。”
“燒煤取暖的日子一去不返?!辈苁纻フf,“清潔取暖是大勢所趨,我們應該主動接受。天然氣替代煤炭,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而且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讓我們家鄉(xiāng)的藍天更多了,環(huán)境越來越好了。”
記者 柴云祥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