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是個星期六。上午9點,記者一行來到襄汾縣南賈鎮(zhèn)西牛村陳發(fā)祥家時,恰逢妻子王艷芳在給陳發(fā)祥喂飯。說“喂飯”,其實是不確切的,是用一個特定的注射器將流食注入陳發(fā)祥的鼻飼管。這個活兒看似簡單,實則費力,只見王艷芳使勁兒地擠壓著注射管,腮上憋得通紅。食物是她用紅棗、山藥、雞蛋、小米經過豆?jié){機打碎后熬成的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飄過來。她一邊給丈夫“喂飯”,一邊親昵地拍拍丈夫的頭:“祥,記者來看你了,你要好好表現啊……”說來也怪,躺在床上的丈夫像聽懂了話的孩子,睜開了眼睛,嗓子里發(fā)出一聲“哦”的聲音,嘴也張大了……
掐指算來,陳發(fā)祥已經在床上躺了四年了,這四年來,王艷芳沒日沒夜地守候在他身邊,喂食喂藥,擦身翻體,推拿按摩,最難堪的就是丈夫的大小便,早上剛剛換了尿不濕,中午又拉了一大片。王艷芳絲毫不嫌棄,她一個人使勁兒抬起丈夫的臀部,給他換上了干凈柔軟的尿不濕……
村里的人以前說,誰有耐心老伺候這么個植物人,遲遲早早媳婦得累跑!可現在他們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艷芳這媳婦是個難得的好人,誰娶上她是誰的福氣!
禍從天降
陳發(fā)祥和王艷芳是西牛村一對普普通通的農民夫妻,生有一對可愛的兒女。夫妻倆常年在北京賣燒餅,女兒在侯馬打工,兒子在一所中專上學,一家四口雖然不算富裕,卻也過得和睦溫馨。然而,一次意外的車禍卻將他們平靜的生活打得粉碎,家庭頓時陷入痛苦的深淵。
2011年農歷正月初八,濃濃的年味尚在,走親訪友的人們還在路上穿梭往返。下午5點左右,在通往東牛村的路上,42歲的村民陳發(fā)祥被同村一個騎摩托車的村民迎頭撞上,導致顱骨及肋骨多處骨折,耳、鼻、口出血,當即昏迷不醒。
120急救車將陳發(fā)祥送至縣人民醫(yī)院,醫(yī)生檢查之后連連搖頭,顱腦受傷太重,要搶救已經沒有可能。但與丈夫情深意篤的王艷芳不相信丈夫就這樣離開,心急如焚地讓人把丈夫抬上120急救車,連夜向臨汾市醫(yī)院趕去。當晚醫(yī)院為丈夫做了開顱手術,在IUC病房捱過了艱難的12天后,陳發(fā)祥終于從死神手里掙脫了出來。王艷芳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她多么希望丈夫能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下快快康復啊!
輾轉求醫(yī)
然而,殘酷的現實還是和這對夫妻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術后不久,陳發(fā)祥就產生了嚴重的腦積水。無奈之下,王艷芳又出錢租來一輛120車,帶著丈夫千里迢迢轉院到了首都武警總醫(yī)院。
因為病情嚴重,陳發(fā)祥先后三次開顱治療,每一次開顱手術,對于妻子來說都是一場刻骨銘心的煎熬。在那以淚洗面的日子里,王艷芳一面要精心照料人事不省的丈夫,一面還要四處打電話求人籌措高額醫(yī)療費用。為了省錢,饅頭、咸菜、白開水成了她不變的伙食。病房的其他家屬都關切地勸她要注意身體,但她總是搖搖頭說,我身體好得很,沒事。
直到當年8月底,在花去所有積蓄、債臺高筑的情況下,王艷芳才不得已帶著丈夫轉回臨汾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在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讓醫(yī)生每天為丈夫做按摩康復治療。情況似乎有所好轉,然而1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深度昏迷的丈夫突然再次發(fā)生狂吐,醫(yī)生在他腦右側重新下了一根導管,他才轉危為安。
住院期間,共花去醫(yī)療費近70萬元。后雖經法院調解,負有主要責任的肇事者支付了34萬醫(yī)療費,但對這個債臺高筑的家庭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經濟上陷入困境。
不離不棄
醫(yī)生說腦病患者必須保持充足的營養(yǎng)才有恢復清醒的希望,于是王艷芳想方設法為丈夫調劑飯食。四年多來,她每天要花大量時間為丈夫喂飯喂藥,此外還要喂三次水果。她按照營養(yǎng)學的要求對飯菜精心搭配,如早飯中三個棗、兩個核桃、一截山藥、一個雞蛋必不可少的,而午飯則是必須有肉,晚飯則是以綠菜為主。陳發(fā)祥進食只能靠鼻飼管,于是王艷芳把飯菜按營養(yǎng)要求搭配好,再用豆?jié){機打碎,然后用針管一管一管地打入。有時肉沫會堵在管里上不來下不去,她就用手慢慢地揉搓擠壓。王艷芳給自己定下一個規(guī)矩,每頓飯必須先喂完丈夫后自己才吃,因此吃涼菜、涼飯成了她的專利。四年多來,她光豆?jié){機就用壞了四個,用壞的針管更是不計其數。由于照顧得好,陳發(fā)祥比出事之前胖了很多,臉色很紅潤,而王艷芳卻累得彎了腰,人蒼老了許多。
陳發(fā)祥自己不會活動,又長時間躺在病床上,久而久之落下了便秘的毛病,用果導片、開塞露都起不到效果,王艷芳就用手指一點一點兒地往外摳。聽說水果有一定功效,她趕快為丈夫買來梨、蘋果、香蕉、火龍果等,每天三次給丈夫喂食。四年來這已經成為不變的習慣,丈夫每天一次的大便已經常態(tài)化。
王艷芳按照醫(yī)生的囑咐,不論白天還是黑夜,堅持每天給丈夫刮胡須,每兩小時給丈夫翻一次身,每天給丈夫擦洗一遍全身,每晚用熱水給丈夫泡一次腳,每半小時把病床從平放搖到中高位,半小時后再從中高位搖到最高位,而后再從高往低地搖,搖高再搖低一次,每周換一次床單被罩,每季度甚至每兩月為陳發(fā)祥拆洗一次被褥。四年多來,她從未脫衣睡過一個囫圇覺,她在手機上定了鬧鐘,晚上每兩小時響一次,然后起身給丈夫翻身。丈夫盡管臥床四年多了,但從未生過一個褥瘡,全身肌肉沒有一個萎縮點。冬天,丈夫的左胳膊愛往被子外邊放,她就專門給他做了一個厚厚的棉胳膊套。
一雙兒女都長大了。懂事的女兒辭去了在侯馬的工作,和媽媽一起照料爸爸。兒子想幫媽媽分擔重任,媽媽卻告誡兒子要好好上班,干人家的工作就要一心一意。背過兒女,王艷芳的眼淚不由自主流下來,誰能體會她內心的苦澀:因為這個家,女兒失去了好前程;因為這個家,兒子至今找不下對象,她心里有愧啊……
王艷芳對丈夫的這份真愛感動了天地,當年躺在床上的他完全人事不知,昏睡不醒,但現在似乎有知覺了。每當聽到妻子給他講笑話的時候,他就“嘿嘿”笑兩聲;每當妻子唱起他愛聽的歌,他就會露出舒心的神情;每當妻子說家里的困難,說起孩子們的遭遇,他就痛苦地皺起了眉頭,有時還流下眼淚……在現場,記者問王艷芳,是什么支撐她四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的丈夫時,個性倔強的她流下了熱淚:二十多年來,我倆幾乎沒有吵過嘴紅過臉,發(fā)祥的脾氣特別好?,F在發(fā)祥在難中,怎么能扔下他不管呢?電視上不是有些人昏迷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年才醒的事嗎,我相信,只要不放棄,發(fā)祥總有一天會醒過來的……
我們祝愿好人一生平安!我們也相信,奇跡就在愛的路上! 記者 郭璞
責任編輯:柏東麗
上一篇: 襄汾:新農合參合人數達40余萬
下一篇: 襄汾:關工委“五老”獲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