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
敬暉參與復唐大舉
唐朝的歷史上還寫下過一個平陽人的名字,他就是敬暉。
敬暉字仲曄,20歲時科舉入仕。武則天圣歷初年(公元698年),出任衛(wèi)州刺史。他到任時,衛(wèi)州秋莊稼已經(jīng)成熟,應(yīng)該收獲了。可是,官府不讓收獲,卻強征民工修筑城池,防備突厥進攻。百姓怨聲載道,又無可奈何。敬暉見狀,覺得十分奇怪,若沒有糧食吃,再固若金湯的城池也守衛(wèi)不住,哪里有不收糧食而修筑城墻的道理?他當即下令放回民眾,搶收秋糧。這一舉措,深得百姓的稱頌。敬暉愛民如子,處處為大家著想,在衛(wèi)州口碑極好。
任期滿后,敬暉遷任夏官侍郎,即兵部侍郎,并以該職身分出任泰州刺史。繼而,在大足元年(公元701年),他又出任洛州長史。洛州為唐東京洛陽所在地,那時武則天在此居住,讓敬暉擔任這么重要的職務(wù),可見他引起了武則天的重視。時隔不久,武則天前往長安,命令敬暉在東京城留守,統(tǒng)管全面事宜。這更體現(xiàn)了武則天對他的信賴。敬暉盡職盡責,清廉善治,武則天聞知,特下璽書慰勞,并賜物百段。長安三年(公元703年),將敬暉拜封為中臺右丞,加封銀青光祿大夫。此時,他已是從三品官員。
敬暉最大的貢獻不是官職的升遷,而是參與光復唐朝。武則天晚年,張易之和張昌宗的兄弟成為她生活中的兩位重要的人物。
兄弟倆因容貌俊美頗受武則天的寵愛,許多鉆營者趁機大加奉承,有人諂媚張昌宗貌美如蓮花,有人則反駁說,不對,應(yīng)該是“蓮花似六郎”。六郎是張昌宗的小名。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