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趙氏為晉國世族。第六代趙鞅就是人們常說的趙簡子。趙簡子是趙氏宗主,春秋后期晉國卿大夫,執(zhí)政晉國十七年之久,也是戰(zhàn)國時代趙國基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郡縣制改革的積極推動者,與其子趙襄子并稱“簡襄之烈”。
一年,趙簡子包圍了衛(wèi)國,城中不斷擲出石頭、射出箭,趙簡子用犀牛皮制的大盾做掩護,躲在安全的地方,擊鼓指揮大軍,結(jié)果他的士兵卻呆在原地一動不動,趙簡子氣得把鼓槌扔到地上,嘆息道:“唉,我軍士氣怎么會如此低落呢?”
這時候,一個官員走上前來說:“這是主公您的錯呀!您應該身先士卒?!?/p>
趙簡子聽后,馬上丟下大盾沖到陣前,再次擊鼓下令沖鋒。士兵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個個奮勇爭先,最后大獲全勝。
趙簡子擅長揣摩人心。有一次,從胡人那里得到兩頭稀有的白騾,這是他的心愛之物,但是他聽人說白騾的肝能治手下一位將軍的病,就毫不猶豫地殺死了白騾,取出肝臟送給將軍吃。將軍病愈后,得知此事非常感動,誓死效忠趙氏,在后來的攻翟之戰(zhàn)中立了大功。
趙簡子當上晉國的正卿后,沒有急著瓜分土地中飽私囊,而是改革土地政策和賦稅政策,大大地減輕自家土地上農(nóng)戶的負擔,這些農(nóng)戶都富了。這就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趙簡子和所有的君王一樣,想“千秋萬代,一統(tǒng)江湖”。為了找到一個好的接班人,他用了兩個方法,一個是理論考試,測驗德商;一個是實踐考試,測驗智商。他將訓誡的話書寫在若干竹板上,分別授予各個兒子,要求他們認真習讀,領悟其要點,并告訴他們,三年之后要逐一考查。然而,在考查時,他的兒子們包括太子伯魯都背誦不出,有的連竹板也不知遺失何處。只有小老婆所生的處于庶子地位的趙襄子對竹板上的訓誡背誦如流,而且始終將竹板攜藏于身經(jīng)常檢點自己,趙簡子對趙襄子稱贊有加。
等到諸子長大成人后,趙簡子又對他們進行實踐考察。有一天,他召見兒子們說:“我將一寶符藏于北岳恒山之上,你們?nèi)ふ野?,先得者有賞?!?/p>
于是,諸子乘快馬前往。然而,他們誰也沒有找到寶符,只有趙襄子說:“我得到了寶符?!壁w簡子聽后,便讓他將情況說來聽一聽。
趙襄子回答說:“憑恒山之險,我們要去攻打代國,代國即可歸趙國所有,因此恒山就是我國的寶符。”
趙簡子聽罷,高興異常,覺得只有趙襄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趙氏大業(yè)的繼承人,于是就廢掉了太子伯魯,破例立趙襄子為太子。
后來的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明智的。在晉國六卿攫奪政權的殘酷斗爭中,趙襄子注意團結(jié)內(nèi)部,向外擴張,又能把握時機,轉(zhuǎn)化矛盾,終于使趙氏具備了位列諸侯的勢力,成為瓜分晉國的三家之一。趙襄子在春秋末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后,建立了趙國,中國從此進入了戰(zhàn)國時期。
一天,趙簡子帶著跟班去打獵,突然竄出來一只中山狼。這是中山國有名的優(yōu)質(zhì)狼,它會說人話,長得也比較帥,很狡猾,但還是被趙簡子的箭射中了。
狼負傷逃跑,被老好人“東郭先生”救起裝在袋子里。趙簡子帶著軍隊追來,問他:“看見過一只中箭負傷的狼嗎?”東郭先生說:“沒有,沒有啊?!?/p>
趙家軍轟隆轟隆走過以后,東郭先生解開袋子,忘恩負義的狼卻要吃他,東郭先生說:“我用麻袋救了你,你干嘛還想吃我?”
“我肚子餓了,您是個大善人,怎么好意思看我餓死在路上,請借您的寶貴身子讓我吃吧!”
東郭先生既后悔又無奈,嗚嗚地哭了起來。
多虧了趙簡子再次趕到,東郭先生和中山狼找上前請求評理,趙簡子說:“你們?nèi)鲋e,這個袋子根本裝不下一只狼。” 狼著急了,立刻要鉆進袋子里給人們看。
等它再次鉆進袋子里后,趙簡子立刻用亂棒將它打死。
從此人們就把那些忘恩負義的人叫做“中山狼”,《紅樓夢》有詩曰:“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p>
趙城是趙簡子的食邑,人們把趙城叫做“簡子城”或“簡城”。(董愛民)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