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恩師情未了
陳占山
今生有幸,砥礪前行,一路走來,遇到了不少恩師、伯樂,是他們給了我智慧和力量,幫我實現(xiàn)了人生之夢。這其中,仇克贊老先生當屬我的啟蒙恩師,是他把我扶上了馬,送了一程又一程,關心關注了我一生。
我家與仇老先生家是同村同巷的對門鄰居。我父親與他以兄弟相處,我與他叔侄相稱,從小叫他“克贊叔”。印象中的克贊叔嚴肅、厚道,而他的夫人金梅嬸賢淑、善良。
初中畢業(yè)后,我在村里當了兩年農(nóng)民,各種苦活累活臟活干了個遍,給家里擔水是其中必做的功課。在那個年月,我除了保障家中用水之外,還主動承擔了克贊叔家的用水。金梅嬸總是節(jié)約著用水,常常是我把水擔了過去,水缸里的水還有很多。
1965年冬天,我利用農(nóng)閑的時間去縣城打工。機緣巧合我被安排到原趙曲公社辦公室工作。上班前一天,父親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輩子別忘了你叔的好。1970年秋天,我被調(diào)去當時的晉南襄汾化肥廠。整天跟著汽車拉各種原材料,收工后整個身子骨如同散了架一般,連吃飯的勁兒都沒了。那時,我除了讀書偶爾寫些小稿件之外,很少去克贊叔家,去了也很少說話,克贊叔金梅嬸的話反倒多了起來。他們勸我要看遠點,干啥也別丟了讀書學習。
1970年底,我又回到趙曲公社。開始是以社辦人員的身份專搞文字工作,并定崗到公社廣播站。入黨、轉干,先后擔任了公社團委書記、黨委副書記、公社主任等職,那是我人生的重大轉折。從1975年擔任公社黨委副書記,到2005年在公安局副局長崗位退二線,可以說是我責任在肩的30年,這期間,我從沒有忘記過克贊叔對我的諄諄教導。那時如若克贊叔替人說情走后門,我真不知如何應對!難能可貴的是,30年間他竟沒打過一次招呼,沒交代過一件事情。
歲月似流水,轉瞬間克贊叔、金梅嬸都已年過米壽了,我也70多歲了。我與他們從鄰居到恩師再到不是親戚的親戚,60多年來常來常往從未斷過聯(lián)系,逢年過節(jié)必去看望。那年村里寫村志,我執(zhí)筆的那一部分第一手材料全出自克贊叔之手,金梅嬸也講了許多陳年往事。每次去他們家,到飯時候就動口,碰到活兒就下手,沒有任何的客套與拘束,而金梅嬸總也給我備有一些小禮物。端午節(jié)到了,她縫制了心形朱砂包,說帶上可避邪。夏天到了,她利用廢物材料給我做了扇子,雖不如商店買得精致,但結實耐用。一個80多歲的老人下了多大的功夫啊,我看見扇子,就想到了“臨行密密縫”的深情。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也密切親近了與他們家人的關系。他們的3個兒子1個女兒,包括兒媳和女婿,都尊我為兄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與克贊叔金梅嬸親密交往的半個多世紀里,我深深領悟了他們的人格人品與人氣,并受其影響為之熏陶。克贊叔長期從事組織人事和紀檢監(jiān)察工作,無論做官做事或處人都很寬容大度,低調(diào)而不張揚,與之交流從來聽不到他發(fā)牢騷說是非或負能量的話。保持至今的習慣仍是獨處讀書,每次去看他們,他幾乎每次都是從書房里走出來的。金梅嬸作為家庭主婦,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她一輩子相夫教子,雖然沒讀過書,但通情達理,待人接物非常熱情。與她交談總有說不完的話。80多歲的人了,頭腦清醒,仍然做得一手好針線活。德行天下“仁者壽”,是天佑善良人善壽高吧,如今他們都已是耄耋之人了,但行走不用拐杖,交流沒有障礙,完全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兒女們要給他們雇保姆,都被他們婉言拒絕。真羨慕他們的心態(tài)和體質,但愿我們能有這樣的晚年。
飲水當思源,感恩品良心。今生,我因有克贊叔金梅嬸的啟蒙,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我衷心地感恩他們,也感恩我所有的恩師,包括我勤勞善良的父母,更感恩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
抗疫在家,難得清靜,回眸往事,感慨萬千,謹以此文表達感恩,更為傳承感恩,愿我們的子女都懂得感恩,做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