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掠影
劉新德
2016年6月下旬,在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任教的女兒劉津,應邀去德國柏林參加學術會議,她帶著我和她的女兒寧寧、外甥女喜喜一同去旅游,女婿孟照欽從美國隨后趕到法國巴黎,和我們一起游歷了西歐。
柏林
6月21日,我們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歷時十多個小時,到達柏林。
柏林,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地處歐洲中心。早在13世紀就是貿易重鎮(zhèn),17世紀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二戰(zhàn)后分為東西柏林。
勃蘭登堡門,是柏林的標志,也是德國標志,位于柏林市中心。建于1791年,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沙巖建筑,門頂上是張開翅膀的勝利女神銅像,她駕駛四輪馬車,手執(zhí)的權杖上有展翅鷹鷲,象征著戰(zhàn)爭的勝利。它見證了德國歷史的興衰。東西德分裂時的柏林墻就豎在城門的西面,勃蘭登堡門的南面是波茨坦廣場,這里很早就是柏林的交通樞紐和商業(yè)中心,但二戰(zhàn)和柏林墻曾把這里變成了布滿地雷的荒蕪之地。如今,這里摩登大樓林立,商店、餐廳、咖啡館、電影院、觀景臺,星羅密布,人流穿梭,一片興旺景象。
柏林墻,是東德修起的“反法西斯保護墻”,作為一道政治墻而聞名世界。
我們參觀了有代表性的三處墻:查理站、柏林墻博物館、“東邊畫廊”。最著名的《兄弟之吻》,是蘇聯(lián)勃列日涅夫與東德昂納克的擁抱親吻,令人啼笑皆非。柏林墻真實地鐫刻著一個民族痛苦的歷史傷痕。1989年11月9日,柏林墻被推倒,不久東西德統(tǒng)一。如今,柏林又回到歷史性的鼎盛時期,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激情四射、美好無限。
在柏林共逗留4天,還參觀了國會大廈、總理府等景點,感到這座世界名城和生活在這里的400多萬德國人,樸實無華,平淡不張揚,平靜不喧囂,平實不奢侈。德國人,對二戰(zhàn)納粹罪行,國人共憤、同仇敵愾,上到政府總理曾下跪謝罪,下到平民百姓聲討法西斯,顯示了這個民族的偉大和優(yōu)秀,但與此相反的亞洲日本,在二戰(zhàn)中犯下了滔天罪行,至今不認罪不悔改,安倍之流的軍國主義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善良的中國人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務必提高警惕,嚴防軍國主義再禍害世界。
巴黎
從柏林飛往巴黎,機票很便宜,每人80歐元。女婿孟照欽,從美國直飛巴黎,在這里與我們會合。
巴黎圣母院,因雨果《鐘樓怪人》小說改編的《巴黎圣母院》電影,早已名揚天下,這次我從電影中來到現(xiàn)場,很欣慰。這座由巨石建筑起來的教堂,閃爍著法國人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堂的廣場擠滿排隊的游人,鴿子在人群中飛來飛去。
盧浮宮,位于塞納河的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建于1204年,占地198公頃。盧浮宮是世界最大最著名的藝術寶庫,是法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王宮。宮中藏有世界藝術珍品20余萬件,展出僅3萬件。其中,《斷臂維納斯》《蒙娜麗莎》《勝利女神像》被譽為“世界三寶”。宮前的金字塔玻璃入口,是華人貝聿銘設計的,景觀獨特,氣勢磅礴。游人爭相與之照相。我也與之和“三寶”分別合影,以示“到此一游”。
凡爾賽宮,是路易十四于1661年動工建造,其奢華富麗和充滿想像力的建筑設計聞名世界。館內一室展有重要人物雕像、精美壁畫,二室展有皇帝用品,三室展有巴黎二百年的歷史。
凡爾賽花園是一座典型的法蘭西皇家大花園,講究對稱和圖案感,園內的草坪、水池、噴泉、林蔭道和各種雕像,都別具特色,法國人驕傲地認為凡爾賽花園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花園。我們在花園里休息欣賞,心神愉悅。
埃菲爾鐵塔,建于1889年,由建筑師艾菲爾設計,為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和迎接巴黎國際博覽會而建。塔高320米,重達8000噸,塔樓分三層,一、二層有餐廳,咖啡座,三層是眺望臺,晴天可看到70公里以外。參觀鐵塔那天,埃菲爾鐵塔部分員工要到巴士底廣場參加游行,因此登塔臨時關閉。望塔興嘆!凱旋門,位于巴黎戴高樂廣場中央。拿破侖為紀念打敗俄奧聯(lián)軍勝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皠P旋門”高約50米、寬約45米、厚22米,墻面有大型戰(zhàn)爭浮雕組:《出征》《勝利》《和平》《抵抗》,門內鐫刻著跟隨拿破侖遠征將軍的名字和戰(zhàn)爭史?!伴T”下還埋著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犧牲的無名戰(zhàn)士,他代表著大戰(zhàn)中死難的150萬法國官兵。凱旋門雄踞市中央,以“門”為中心,向市區(qū)修通了12條大道,呈放射狀,形似星光四射,是歐洲100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
塞納河、香舍麗榭大街,巴黎的景點多如繁星,無處不讓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巴黎集古老、優(yōu)雅、時尚、奢侈于一身,是名副其實的浪漫之都、美麗之都,每個人都能在這里享受到世界上獨特的魅力。
特里爾
在巴黎游覽4天后,6月29日,從巴黎坐兩小時汽車到盧森堡,再乘坐30公里火車到達德國的特里爾市。
特里爾,是馬克思的故居,到歐洲不到馬克思的故居,來看看馬克思,會終身遺憾。
馬克思故居位于德國特里爾市布呂肯街10號,這是一座巴洛克式灰白色的三層小樓,淡黃色的粉墻,棕色的門楣和窗沿,乳白色的窗扉,是當時德國萊茵地區(qū)典型建筑。始建于1727年。1818年5月5日馬克思誕生在這座樓里。父親是律師,母親是教師,父母共生育9個兒女,其中4個兒女夭折,馬克思排行老三。馬克思和燕妮是兒時的鄰居,燕妮是貴族小姐,又是全市的美女,比馬克思大4歲。他們私訂終身,于7年后的1843年結婚,相守一生,共生育7個兒女,有3個夭折。他們在貧病交加、流離失所中誕生了《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故居館展出了大量物品,介紹了馬克思的生平、家庭和同時代的歷史和人物,介紹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偉大友誼,收藏了馬克思著作的初版本、親筆書稿書信和照片。每年從遙遠的東方來這里的中國人有十萬之多,我作為十萬分之一,甚感驕傲。我在博物館留言簿上,即興留言一首:“信仰老馬數(shù)十年,今朝來到故居前,堅定主義永不變,誓為真理作貢獻?!痹诰嚯x故居不遠的西蒙街8號,有座二層樓,在馬克思一歲半時,全家為避免環(huán)境嘈雜搬來這里居住,馬克思在這里度過了近二十年的青少年時代,留下了與燕妮“青梅竹馬”的佳話,馬克思到波恩和柏林讀大學才離開這里。這是馬克思家的私有房產,是“真正的故居”。
參觀了這兩處“馬克思故居”,我思想里泛起濤濤波浪,久久難以平靜,馬克思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家和社會學家,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一百多年來,同樣都是學習他的著作、高舉他的旗幟,歷史上卻出現(xiàn)了“第二國際”“第三國際”,社會主義、修正主義,近代又發(fā)生了蘇聯(lián)瓦解、東歐劇變,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我認為,根本原因是沒有真正弄通、弄懂馬克思主義。
近年來,馬克思越來越引起全球人們的關注,英國廣播公司舉辦評選“千年最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榮登榜首,愛因斯坦名列第二名。全歐乃至全球的“馬克思熱”,說明了馬克思在人們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正如恩格斯所說“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科學巨匠”。
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徒,在古稀之年,能親臨馬克思的故居瞻仰拜謁,心滿意足,不枉此行。
離開了德國特里爾市,我們又先后游歷了意大利和梵蒂岡兩個國家。
比薩斜塔、佛羅倫薩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米開朗琪羅廣場;羅馬的真理之口、特萊維噴泉、斗獸場、凱旋門等景點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
真理之口,倡導說真話;特萊維噴泉,精美絕倫的揚水藝術;斗獸場,昔日猛獸與奴隸相互斗殺,同歸于盡的慘烈悲壯;凱旋門,勝利者的炫耀歡慶;古羅馬遺址,萬城之城悠久輝煌的歷史,滿眼都是沉淀的遺跡,滿眼是歷史的延展,滿眼都是藝術的凝聚。意大利游歷的見聞,令我久久難以平靜。
7月4日,西歐之旅圓滿結束。西歐之旅,是一次親情之旅、追思之旅、開懷之旅,所見所聞,回味無窮!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