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對游子的呼喚
杜萍
早晨六七點,古鎮(zhèn)的老街新街都醒了。人們陸續(xù)開始搭架子擺攤,等待年關最后的兩場熱鬧集會。一年的艱辛和忙碌,終于落下了帷幕。平時冷清的街道,忽然變成了臃腫的婦人,懷里填滿了足夠過年的物品,人們摩肩接踵,擠擠擦擦,攜帶著喧鬧和喜悅,盡情享受著年帶來的快樂。
花枝招展的布攤前,五顏六色,姹紫嫣紅得恍如春天。老少婦人們駐足不前,挑選自己喜歡的床單,這個花兒鮮艷,那個圖案素雅,好不容易找到了稱心的花布,還等什么呀,趕緊掏錢。年,怎么會少了這些花花綠綠的裝扮呢。
一個蛇皮袋挨著一個蛇皮袋,里面是黑豆、綠豆、紅豆、小米、芝麻等五色雜糧,應有盡有。年邁的老者負責過秤,老婦人只管收錢。他們的眉間綻出花來,嚷嚷:不急不急,一個一個地稱。賣花生的手腳不停,被大家圍得水泄不通,賣完一袋從三輪車上再拽下一袋,一袋又一袋??磥?,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了。街角的餅子攤,夫妻倆一個搟,一個烙,新鮮的餅子出爐了,外脆里酥。新婚的小兩口手牽手,蹲在羊湯攤子前吃餅子,你一口他一口,雪白的羊湯,紅紅的笑臉,幸福在年末洋溢。
對聯(lián),年的主題,串起吉祥和祝福,如花兒盛開在街頭。年畫更像一幅幅涌動著熱烈和憧憬的鄉(xiāng)村圖騰,隨著年的腳步,爬上家家墻壁。
宰割的豬、熱氣即將散盡的羊,集市尚未過午,已經(jīng)賣了多半,剩下一副副完整的骨架,空落落地懸掛在空中,招來幾只家犬,伺機下手。
“窮人家里沒有錢,要想吃肉等過年?!痹谖镔|匱乏的年代,過年代表著能穿新衣,有肉吃。平常人家,一年難得見到肉星兒,過年時,鍋里飄出香味,等到正兒八經(jīng)上桌了,肉也是看不到,找不見。偶爾,碗里冒出零星的肉末,便會夾起肉末舉著筷子歡呼,我碗里有肉。瞬間引來兄弟姊妹羨慕眼紅的目光。那時,我常常想,年要是一碗紅白相間的五花肉那該多好,能讓我吃得滿嘴流油,吃得肚皮鼓脹,吃個過癮。
機會來了,一天,我發(fā)現(xiàn)案板上放著一塊肉,足足有好幾斤,幾乎蓋住了整個案板??谒粻帤獾亓鞒鰜?,肚子也配合口水咕咕的不停叫喚。我進屋看看,沒人,出門望望,媽媽不在,八成是去鄰居家了。那塊肉是個誘餌,一直在挑戰(zhàn)我的極限。忍住忍住!我努力地轉過臉,將目光挪在別處。肉仿佛是一根看不見的鉤子,勾起心里潛伏的饞蟲,癢癢的,撓一撓;還是癢癢,一拱一拱地拱成哈喇子,順著嘴角蔓延。管不了那么多了。我站在凳子上對準肉的邊緣狠狠地啃下去……
如今,想吃肉,天天可吃,頓頓可吃,卻再也吃不出記憶中的味兒了。集市的每幅畫面都是年的鮮活寫照,是年的橫剖面,每個人都有故事,講述著一年的喜怒哀樂、耕耘和收獲。
對在外的游子,年就是一種呼喚。他們挑著一個家庭的責任,穿過山脈河流,隨著擁擠的人潮,從外面的城回到古鎮(zhèn)。雖然城里的年錦繡如花,但老家的那盞燈一直亮著,親人,一直在等待,一直在召喚。是年讓他們經(jīng)過漫長而疲憊的路,回歸人生原點,抵達幸福。
年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分量大于一切,游子歸家、妻兒團聚、敬老事親、共享天倫。中國年就像一塊濃汁炮制的五花肉,色彩斑斕,韻香味遠。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