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西藏自治區(qū)成立5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本刊特推出《西藏游記》一文,該文作者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自己在西藏旅游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展現(xiàn)了西藏近年來的發(fā)展變化。通過此文讓更多的讀者領略雪域高原的神奇、美麗,認識西藏和了解西藏,并更加熱愛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熱愛中華民族團結和諧的大家庭。
前些日子和幾位老友,忙里偷閑,隨旅游團隊出游西藏。看到了西藏近年來的巨變,圓了多年未能實現(xiàn)的夙愿。受老友之托,將沿途所見所聞以及親身感受,以日記的形式匯編一起,奉獻給大家。
布達拉宮
青藏川藏公路紀念牌
2015年5月25日
凌晨5點,從西安出發(fā),一路向西。經過寶雞,列車行走在天寶線。沿途列車穿越無數的隧道,可想當年修路之艱辛。列車于中午一點多到達蘭州站,因為列車要在此換車頭所以停留時間較長,我們順便下去在站臺稍事放松。
下午四點多列車到達西寧站,大家紛紛下去拍照留影,不知何時能來西寧轉轉。列車駛向了青海湖,湖區(qū)的風光吸引著我們,頓時忘記了一路的疲勞。平靜的湖面一望無際,一群群牛羊在湖邊草灘上啃著剛返青的草,悠閑極了。
遠遠望去,天邊有著終年不化的雪山,藍天上飄著的白云仿佛比內地低了許多。藍天、白云、湖水、草灘、牛羊,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幅非常美麗的自然畫卷,讓人格外心曠神怡。
晚上12點,列車到達格爾木。這里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列車開始送氧,導游在前面已提示加衣了,有些已經睡覺的旅客起來下到站臺體驗了一把高原的感覺,照相留影,車廂里不停地傳來興奮的交談聲。我們收住躁動的心,重新入睡。
凌晨5點,車廂內已經有人開始走動了,占據有利地形準備新一輪拍照。
不一會兒,列車進入玉樹境內,東方開始泛白,大家都在等著拍高原日出。這里比內地要晚一個多小時才能看到日出。
6點多,列車到達長江源頭沱沱河流域,很快又進入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里有不少野驢、野馬、藏羚羊在悠閑地吃草,看到列車沒有一絲慌亂,依然故我??梢妵疫@幾年對自然保護區(qū)的保護措施已經初見成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已為常態(tài)。
快7點了,盼望已久的高原日出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大家紛紛拿出照相機、手機把這一刻留下來,發(fā)送給親人們共享。東方越來越紅,周邊的云朵都被染成了火紅色,突然一個亮點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大。一輪紅日終于在高原的東方噴薄而出。一個千載難逢的景象突然出現(xiàn),在太陽的上方竟然又出現(xiàn)一個半圓的“太陽”,我毫不猶豫地拍下了這一景觀。這也許是青藏高原送給我們的第一個禮物吧!
2015年5月26日
59年前的今天,北京至拉薩的航線試航成功,59年后的今天,我們來到了盼望已久的拉薩。這也只是一個巧合,但這個巧合對于我們來說特別有意義。拉薩,一直是我們心中的一塊圣地,多次計劃前往而都被繁忙的工作擱置,一直未能成行。多少年了一直在想,只要我能閑下來,一定要去西藏看看。今天,這個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
下午2點30分,我們到達拉薩車站。拉薩站很小,而且旅客也不多,特別清靜。一下車,大家顧不上旅途勞頓,就在拉薩站合影留念,因為我們回去時乘飛機,不會從這兒走,下次來還不知道什么時候了。
從西安出發(fā),途經蘭州、西寧,全程體驗青藏鐵路,說是一條神奇的天路,一點也不過份。
穿越神奇的青海湖,穿越柴達木盆地,經過青海西部重鎮(zhèn)格爾木,跨越昆侖山,穿越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qū),經過長江源頭沱沱河,穿越世界上最高的、施工難度最大的鐵路隧道——風火山隧道,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欣賞藏北羌塘草原美麗風光、拉薩河谷美景,全程2864公里,歷時近33個小時。雖然一路艱辛,但同沿途風光帶來的驚喜和神奇相比,真的算不了什么。
我在途中遐想,當年文成公主進藏該有多么艱辛,真不知遇到了多少艱難險阻,也不知付出多少代價,心中由不得對文成公主充滿敬佩之情。
我們同文成公主相比,這點辛苦算得了什么?當地導游是個小姑娘,姓馬,四川人。她接上我們,按照藏族的習慣,雙手合十,給我們每個人獻上哈達,然后帶我們進駐酒店。酒店不大,但很干凈,可能是因為剛裝修的緣故,房間還稍有味道,我們是裝修后的第一撥客人。在房間稍微休息了一會兒,大部分人的高原反應消失了許多。
按照導游建議,我們出去買了紅景天口服液,每人服了1支,頓感頭腦清醒了不少。但愿日后旅途順利,不要讓高原反應攪了我們的興趣。
2015年5月27日
今天的行程比較簡單,主要在拉薩市區(qū),參觀布達拉宮、大昭寺和八廓街。
上小學時,我們就學了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課文,從那時起,我就知道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修建的,所以布達拉宮一直是我心目中一個神秘的圣殿。而今天參觀的這幾個地方都和這兩個人有關系。
早餐后,我們就出發(fā)到布達拉宮。參觀的人很多,更多的是一些虔誠的信徒。有一些信徒非常虔誠,一步一拜,五體投地,還有一位老人,連鞋都沒穿,據說好多朝拜者都是從很遠的地方一步一拜過來的,不知得走多久才能到達,我從內心敬佩他們。
導游先安排我們去了布達拉宮廣場拍照留念,然后領我們進入到布達拉宮。進入布達拉宮,安檢很嚴格,凡是飛機上不能帶的,都不能帶入。
經過一夜的休息,所有人因高原反應帶來的不適都沒有了。我們跟隨導游小姑娘,邊照相,邊聽講解,很輕松地登上布達拉宮的臺階。
布達拉宮位于拉薩市區(qū)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一座宮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公元七世紀,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于17世紀由五世達賴重建后,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筑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整座宮殿是藏式風格,高200余米,外觀13層,實際只有9層。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積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與山岡融為一體,氣勢雄偉。
300余年來,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文典籍;以及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品、瓷器、琺瑯器、玉器、錦緞品及工藝珍玩,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
參觀完布達拉宮,已經中午12點多了,雖然已經差不多2小時了,但大家仍然余興未盡,還一直沉浸在興奮中。
午餐后,我們來到大昭寺,先游八廊街,然后進入大昭寺參觀。
大昭寺位于拉薩老城區(qū)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的。聽導游介紹,大昭寺之所以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就是在大昭寺里供奉了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這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相傳這尊佛像為印度贈給唐朝,在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時,唐朝皇帝將這尊佛像作為陪嫁一同進藏。從長安到拉薩,歷時三年,歷經千辛萬苦,才隨迎娶隊伍一起來到拉薩。為了安置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主持修建了大昭寺。
大昭寺的壁畫記載了這一歷史過程。而現(xiàn)在大昭寺的建筑基本上還是1300年前的建筑。
而八廓街是為了建筑大昭寺,并隨著大昭寺的發(fā)展而建設和發(fā)展起來的,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歷史。
八廓街是由八廓東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組成的多邊形街道環(huán),周長約1000多米。過去主要是條轉經道,現(xiàn)在除了轉經,還是一條主要的商業(yè)街,非常繁華熱鬧。
王崇德 文/圖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