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里,盡管天氣稍寒,可城里大街小巷的年味兒卻在逐日升溫,商場里、地攤上,新年賀歲的特色商品琳瑯滿目。人們個個喜氣洋洋,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節(jié)日氣氛。
進入臘月,村里陸續(xù)有莊戶人家牽出喂養(yǎng)的大肥豬到屠宰場去,殺年豬是進入臘月后的第一件事情。一塊塊豬肉需要腌制、烘熏,然后洗凈、晾干,這一串工序做完需二十多天,過年要有新鮮的臘肉吃,往往臘月初就要殺年豬。除宰殺年豬外,各家各戶的主婦們還得忙著蒸米酒(鄉(xiāng)親們稱醪糟)、做年糕、灌香腸,濃郁的麻辣香味兒從各家各戶飄散出來,甚是誘人。調(diào)皮的小孩們手拿鞭炮、提著燈籠在院前院后到處亂竄。有時,趁大人們不注意,偷一塊年糕塞進嘴里,藏在門后面獨自享受口口香甜。來不及躲藏的孩子,見到大人經(jīng)過時,不敢咀嚼,緊閉嘴唇,大人問話也不作答,只好撂下一句“這孩子,今天咋啦?”又忙自己的事兒去了。
遇上晴好天氣,家家戶戶都會將腌制好的雞鴨魚肉掛在院子里晾曬,這是另外一種制作臘肉的方法,不用煙熏,味道一樣很美。人們除了把肉類放在太陽底下晾曬外,還將新鮮的蘿卜、芥菜、紅薯洗凈放在小院里晾曬,曬蔫后,掛在窗口風干,然后腌制起來,家鄉(xiāng)人管這些叫臘菜。過年時,滿桌子大魚大肉,覺得膩了,端兩碟臘菜出來,既解油膩又開胃口。
兒時的臘月,白天與小伙伴們拿著鞭炮亂蹦亂竄,調(diào)皮得不聽父母使喚,夜晚靜靜地守候在母親身邊,不吵不鬧靜靜地看著母親給我縫制新衣、新鞋。橘紅色的煤油燈光在屋子里忽閃忽閃,我與母親的影子被映在墻上,時而重疊,時而交叉,我滿心的幸福和期盼。
那時候,人們要辦年貨、縫新衣……忙碌與快樂充實臘月里的每一天。如今,所需的年貨商場里應有盡有,不用自己發(fā)酵面粉做年糕,不用一針一線縫新衣,而是用自駕旅游、水邊閑釣、廣場歌舞、娛樂健身……等方式迎接新年,在這些悠閑的活動中,其實早已浸染了充滿縷縷溫情的濃郁年味兒。
作者:劉剛
責任編輯: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