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車間里,只有靠近鏡頭的這個隔斷是加工臨縣本地棗的
相對于外地棗,很多臨縣人習慣把臨縣本地紅棗稱為“老家棗”。
日前,本報熱線接到一個來自江蘇無錫的求助電話,是在無錫打工的臨縣石白頭鄉(xiāng)大洼村人小劉打來的。小劉說,他們村的紅棗大豐收,可眼看快過年了,村里一個棗販都沒來,村里人眼巴巴看著打下來的50多萬公斤紅棗發(fā)愁。小劉想起2012年春節(jié)前,當地的紅棗也賣不了,后來經過山西晚報幫忙義賣才賣掉。他希望本報能再幫幫他的父老鄉(xiāng)親,救救“老家棗”。
1 “中國紅棗之鄉(xiāng)”又遇賣棗難
1月14日,記者來到臨縣石白頭鄉(xiāng)大洼村,見到了小劉的父親劉錫平。
劉錫平帶記者到他家看棗。一路上,記者看到村里家家戶戶院子里都有用石棉瓦搭建的簡易敞篷房,里面堆放著一筐筐紅棗。劉錫平家去年打了1萬多公斤紅棗,受陰雨天影響,裂了很多?!拔野巡缓玫亩继魭鰜?,剩下不到6000斤。這么好的棗前幾年每斤怎么都能賣1塊多,現在5毛也沒人收!”
2015年,整個大洼村收了50多萬公斤的紅棗,基本上都沒有賣掉。豐收對于農民來說本應該是喜悅的,可棗農們卻笑不起來,紅棗堆積如山,左等右等卻不見棗販子進村。
聽說其他地方有二三毛一斤收了喂羊,劉錫平抓著自家的棗心疼地說:“往年有爛棗我們也喂羊喂牛??蛇@么好的棗,賣了喂羊可惜了!可不賣又怎么辦?明年開春暖和了,就要生蟲子?!?br/> 臨縣號稱“天下紅棗第一縣”,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全縣23個鄉(xiāng)鎮(zhèn)的紅棗種植面積82萬畝,正常年景產量達3.6億斤,以縣級為單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之首。2012年,為了做好紅棗產業(yè),臨縣還專門設立了紅棗產業(yè)管理局。同年,臨縣被國家林業(yè)總局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xiāng)”。
記者從臨縣紅棗產業(yè)局了解到,臨縣紅棗經歷2013年、2014年連續(xù)兩年因天災幾乎絕收后,2015年總產量達到4億斤。好不容易盼來一個豐收年,卻再次遭遇了賣棗難,好一點的紅棗收購價都不過五六毛一斤。即使這樣便宜的價格,全縣的紅棗僅僅賣出去了1/4。
臨縣紅棗學名木棗,又名呂梁木棗,因主要分布在呂梁和陜西榆林的黃河沿岸,人們又稱之為灘棗。臨縣木棗中最著名的是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的“開陽大棗”?!伴_陽大棗”因產自臨縣曲峪鎮(zhèn)開陽村而得名,以個大核小、香甜可口、掰開能拉絲聞名,相傳曾為清宮廷貢品。如今,就是如此好的棗也受臨縣紅棗整體滯銷的大形勢影響,開陽村全村70多萬公斤的產量,七八毛一斤的價格,才賣出去一半。
其實,這并不是臨縣紅棗第一次遭遇賣棗難。2011年臨縣紅棗產量達到5億斤,創(chuàng)了歷史新高,同樣遇到了滯銷的窘境。到2012年1月,全縣的紅棗賣了不到20%。從2012年1月5日開始,本報持續(xù)關注臨縣紅棗滯銷情況,并通過網絡、報紙等呼吁各方幫助棗農,當時在全國形成一股春節(jié)前購買“愛心棗”的熱潮。短短半個月,本報淘寶公益網店線上售賣臨縣紅棗3萬余斤,帶動臨縣銷售紅棗5000萬斤。為此,2012年春節(jié)來臨之前,臨縣縣委、縣政府專門給本報寫來感謝信。
2 新疆棗比本地棗更受歡迎
50多歲的崔金平是臨縣一名紅棗經紀人,他販棗已經有30多年了。在臨縣克虎鎮(zhèn)紅棗園區(qū),聽說記者采訪臨縣紅棗滯銷的情況,崔金平瞪著眼睛激動地叫嚷著:“我已經3年沒有販過一顆‘老家棗’了!為啥了?沒人要,人們不認!”
崔金平說,往年一到冬天,他一個人就能販70萬公斤的“老家棗”,在當地來說也只能算是中等水平。后來因為臨縣紅棗一直絕收,他開始販新疆棗。這次,他販了15萬公斤,正在克虎鎮(zhèn)一家紅棗加工廠里加工,全部是新疆棗。
克虎紅棗園區(qū),全稱臨縣克虎鎮(zhèn)晉陜紅棗專業(yè)合作社,是臨縣最主要的紅棗集散地。每年從這里賣出的紅棗達到七八千萬公斤,號稱全省第一。諷刺的是,這幾年賣出去的紅棗,90%以上是新疆棗。
克虎鎮(zhèn)晉陜紅棗專業(yè)合作社共有10個紅棗加工廠。記者找遍了10個加工廠的車間,才在其中一個車間的小角落找到加工“老家棗”的小隔斷。
克虎鎮(zhèn)上的公路并不寬,往來的一輛輛載重三四十噸的大貨車經常會堵塞路口。以前這樣的貨車都是拉煤的,現在上邊拉的卻是一箱箱新疆棗??嘶⒓t棗園區(qū)的工作人員這樣形容:“以前是臨縣的棗嘩嘩地往新疆賣,現在是新疆的棗嘩嘩地往臨縣賣?!?br/> 據臨縣官方消息,如今臨縣棗農在新疆種植紅棗面積已達15萬畝,年產值達10億元,每年從新疆運回臨縣加工銷售的紅棗達億噸,增收超億元。臨縣每年在新疆從事紅棗產業(yè)的人多達上萬人。
安建軍是離石一土特產商店老板,賣了24年的紅棗、核桃。在安建軍的商店門外,醒目地擺放著一大堆紅棗,這是臨縣紅棗,白紙片上寫著2元一斤。旁邊隔著幾袋核桃放著一小袋新疆棗,一斤25元。來來往往的顧客常常是看一眼2元的臨縣紅棗,然后在新疆棗跟前駐足打問。
安建軍告訴記者,他特意把本地紅棗放到顯眼的地方,人們還是不買。今年,本地棗最好的零售賣到7元,而新疆棗最便宜的15元、最貴的25元。僅以安建軍這個普通的土特產店為例,每年賣出40多萬斤的紅棗,本地棗不到30%。
2015年年底開始,一種叫“棗夾核桃”的零食賣得特別火,每斤的批發(fā)價都在40元左右。記者在臨縣一家“棗夾核桃”的加工廠里采訪時,老板說,他的棗用的都是新疆棗。因為新疆棗個頭大,肉大能包住核桃。本地棗只有新疆棗的2/3甚至一半大,包不住核桃。
對于本地棗不能夾核桃,安建軍也有自己的看法:“還是不夠上心。‘棗夾核桃’賣得那么好,為啥不學學人家?本地棗小夾不住核桃,你夾杏仁或者開心果不行嗎?不動腦筋,試都不試怎么知道賣不出去?”
3 紅棗滯銷,義賣只是權宜之計
在官方公布的數據中,作為木棗主要產區(qū)的呂梁山區(qū)沿黃四縣,目前有紅棗總種植面積超過150萬畝,其中臨縣82萬畝、柳林28萬畝、石樓27萬畝、興縣18萬畝。記者從呂梁市林業(yè)局了解到,2015年呂梁市各縣都面臨紅棗滯銷情況。
從1997年到2015年,呂梁紅棗遭遇11個災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秋雨裂果。2012年,由于秋雨裂果,呂梁全市的紅棗減產80%到90%。2013年、2014年,呂梁的紅棗又遭遇蟲災,幾近絕收。
一方面,自然災害造成木棗的市場日漸萎縮,另一方面,以新疆、寧夏、甘肅為主的干旱少雨地區(qū),近幾年連續(xù)發(fā)展紅棗產業(yè),新增400余萬畝紅棗。以新疆紅棗為代表,個頭大、色澤好、含糖量高,不裂果,以超出呂梁紅棗5倍的價格,摧枯拉朽般占領了紅棗市場。
質量不過關,也是臨縣紅棗難賣的一個深層次原因。多年來,臨縣紅棗生產管理粗放,而新疆紅棗管理精細,僅肥料一項,每畝是以噸計的。因此不論顆粒飽滿度還是色澤,臨縣紅棗與新疆紅棗都有差距。而由于近年來臨縣紅棗市場價格趨勢下滑,不少棗農干脆放棄管理,有的甚至砍了棗樹種核桃或種糧食,也使得紅棗生產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近兩年來,受宏觀經濟影響及呂梁金融生態(tài)被破壞,銀行系統(tǒng)對臨縣紅棗企業(yè)進行了抽貸,使得當地的紅棗企業(yè)雪上加霜。企業(yè)拿不出資金收購紅棗,導致一邊是企業(yè)停產、設備閑置,一邊是棗農家里的紅棗賣不出去。
從2015年11月開始,臨縣紅棗滯銷的消息就開始在網上傳播。呂梁當地和全國的媒體都對臨縣紅棗難賣的情況進行了報道。臨縣本土的電商代表王小幫也多次組織義賣幫助老鄉(xiāng)賣棗。就連天津南開大學的學生團隊也發(fā)出了“救助大山老農:不讓山里農民紅棗喂牛羊”的倡議,幫助臨縣棗農賣棗。
很多當地的紅棗專家認為,義賣對于臨縣紅棗產業(yè)只能是權宜之計。如果臨縣紅棗自身不尋求突破,最終只能被市場淘汰。
4 臨縣紅棗兩條出路
臨縣紅棗產業(yè)局副局長王軍軍接受記者采訪時,總結了臨縣紅棗的兩條出路,一是主打綠色的有機紅棗,二是發(fā)展紅棗產業(yè)深加工。
臨縣克虎鎮(zhèn)薛家垛村有一家專門加工本地棗的紅棗加工廠,老板叫薛海亮。“全臨縣,‘老家棗’數我賣得多了”,據粗略統(tǒng)計,臨縣70多家紅棗加工廠,加工本地棗的工廠只有2家。薛海亮告訴記者,他現在已經快把全村的紅棗都賣了。
薛海亮加工本地棗的底氣,一個是因為他在東北有固定市場,更重要的是因為臨縣的有機紅棗示范基地。
2013年,臨縣縣委、縣政府針對臨縣紅棗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紅棗品質不佳等問題,在臨縣克虎鎮(zhèn)后山村開始實施1500畝有機紅棗示范基地。有機紅棗是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和添加劑的純天然綠色紅棗。臨縣的有機紅棗加工后,在東北的超市里可以賣到8-12元一斤。薛海亮說:“現在城里人都講究健康,我們這有機紅棗就是最健康的?!?br/> 臨縣紅棗網上,有一篇關于臨縣紅棗和新疆棗及其他紅棗的實驗報告,實驗是在太原漢波食品工業(yè)有限公司實驗室和山西大學化學實驗室進行的。實驗的結果是,臨縣紅棗在酸度和抗氧化物含量方面優(yōu)于其他紅棗,更適合作為紅棗深加工原料。
而現實的情況是,臨縣全縣靠深加工消化的紅棗不到總產量的10%。山西萬里紅棗業(yè)有限公司是臨縣比較成熟的一家紅棗深加工企業(yè)。公司的展廳里,展示有各種各樣的紅棗飲料、紅棗保健品、紅棗酒。記者品嘗了一口展示的紅棗黃酒,淺淺一口,醇香的酒味之后是甜甜棗香味??上н@些只是樣品,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所有的產品目前都沒有走向市場,所以無法大規(guī)模進行生產。公司目前也在加工紅棗,但只進行一些簡單的紅棗粗加工,而且很大一部分還都是新疆棗。
王軍軍說:“如果縣里的四個紅棗加工項目能夠完工,消化全縣2億公斤的紅棗根本不是問題?!苯陙恚R縣一直扶持壯大紅棗加工企業(yè),探索紅棗產業(yè)化發(fā)展的新路子。2015年7月,山西中鷹大紅棗產業(yè)有限公司、山西棗福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紅日子棗業(yè)有限公司、呂梁豐潤棗業(yè)有限公司的深加工項目開工建設。這四項目總投資達11.5億元,年加工轉化能力達1.4億公斤。據悉,這四個項目的建成后將有效解決紅棗收益靠天吃飯、加工轉化不足、豐產不增收等問題。
本報記者 王晉磊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