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印
令狐安
經濟“新常態(tài)”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詞之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處于“爬坡過坎”關鍵期的山西,該以怎樣的狀態(tài)適應“新常態(tài)”?又該如何主動求變,在轉方式調結構上取得突破?正在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我省全國人大代表紛紛建言獻策,為全省經濟發(fā)展謀劃新動力、設定新坐標。
李正印代表——
不惟GDP不是不要GDP,抓經濟要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
全國人大代表、省交通廳廳長李正印認為,經濟“新常態(tài)”是一種調速換擋,也是結構升級,不惟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沒有水分、綠色、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xù)的GDP。
李正印說,報告提出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必須堅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動,這一點印象深刻。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要實現科學發(fā)展,動力從哪里來?必須堅持不懈依靠改革。報告從十一個方面論述了改革開放的工作任務,為山西深入推進改革指明了方向。對山西而言,無論是經濟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還是黨風廉政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都與改革比較滯后有一定的關系,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都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機制、激發(fā)活力和動力,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交通運輸系統(tǒng)正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積極推進一系列改革,對于促進交通運輸系統(tǒng)的科學發(fā)展將具有重要意義。
抓經濟要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這對山西也是重大課題。當前經濟發(fā)展方式從規(guī)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省里提出做好煤與非煤兩篇大文章,煤炭方面實施 “六型轉變”“革命興煤”,非煤方面提出發(fā)展七大新型產業(yè),思路布局清楚,關鍵是在認真落實,才能把全省調結構的艱巨任務落到實處。
適應經濟“新常態(tài)”還應該多管齊下,在加大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投融資、加強債務管理、推進簡政放權等方面積極進取,有所作為,這樣才能應對自如,才能贏得這場挑戰(zhàn)。
楊紹清代表——
重視煤與非煤兩大產業(y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國人大代表、太原鐵路局局長楊紹清代表認為,當前經濟正在步入一個與以往迥然不同的“新常態(tài)”中。一方面,增速在合理回落,另一方面,拉動經濟增長的舊有引擎動力不足,而新動力悄然出現。作為能源大省,山西在發(fā)展煤炭產業(yè)的同時提出重視發(fā)展非煤產業(yè),就是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方面,加快高鐵項目建設,依托交通動脈布局經濟發(fā)展,讓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就是不錯的選擇。
楊紹清介紹說,2014年7月大西高鐵開通以來,平均上座率始終保持在87%以上,成為老百姓北上太原、東到北京,南下西安的首選,非常方便,很受歡迎。借助高鐵,形成了太原到臨汾、侯馬、運城的“兩小時經濟圈”,太原到西安的“三小時經濟圈”,極大地拉動了旅游休閑等經濟消費。鐵路作為大眾化的綠色交通工具,是舉足輕重的民生工程。近年來高鐵快速發(fā)展,全國高鐵網絡逐步完善,拉近了地域空間的距離,縮短了人民群眾出行的時間,必將帶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在這次全國“兩會”上,楊紹清代表建議加快太焦、大張兩條高速鐵路的建設進程,讓山西盡早享受到高鐵經濟帶來的強勁動力。他表示,轉型如同爬山,過程是艱難的,但登上山頂,就會進入一個新境界。
令狐安代表——
從問題處看到成績,于挫折中看到機遇
現在是到山西投資的最佳時機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曾任中央第十巡視組組長的令狐安代表認為,當前“正視問題,振奮精神”這八個字對山西而言至關重要,山西要從問題處看到成績,于挫折中看到機遇。
令狐安說,不少人不敢到山西投資,其實經過反腐敗的洗禮,山西的腐敗少了,風氣正了,審批順了,現在是到山西投資的最佳時機。比如,大張、太焦高鐵,古賢、磧口水庫等重點項目,由省領導掛帥推進,可以說誰先投資,誰先得利。令狐安同時指出,困難時期也是培養(yǎng)選拔干部的最好時機,現在誰敢擔當誰不敢擔當,一目了然。
記者左燕東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