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在线免费观看AV_国产又色又粗又黄又爽黑人_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_九七无码免费人妻超级

人物通訊開頭“十一法”

2008-11-01 11:31:00 來源:臨汾新聞網

人物通訊是通訊作品中最常見的一種,它是以報道新聞人物為主的通訊,即具體、形象地報道人物事跡、經歷及成長過程的通訊文體。
其報道對象可分為五種類型:1.先進模范人物即典型人物;2.與事件有關的新聞人物和精英人物;3.凡人奇事與奇事凡人;4.命運及生存狀態(tài)值得社會關注的“冰點”人物;5.批評或揭露性報道中的反面人物。
人物通訊當如何起筆呢?要反復考慮,仔細斟酌;須寫得具個性,不雷同;有新意直至深具感染力。筆者認為,其總體寫作原則概言之應該是“新穎別致、不拘一格”。一般要求做到:開頭緊扣主題,與全文的立意巧妙吻合,全力承擔“報幕”的角色;新鮮生動,變化多端,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結引人入勝之果;同全篇的格調、氣氛保持高度一致,定調精準。
從當下包括新世紀以來一些優(yōu)秀的人物通訊看,成功的經典開頭似有如下十一種:
一、概述型,就是以概括的、直接陳述的方式寫作。如《人民日報》(2008年4月25日)上的人物通訊《“工人教授”竇鐵成》一稿的開頭部分:
29年,工工整整地記下60多本工作筆記,洋洋灑灑100多萬字,見證著一個人的毅力有多強。
29年,解決技術難題50多項,排除送電故障300多次,負責安裝的45個鐵路變配電所全部一次驗收通過,見證了一個人的技術有多高。
29年,培養(yǎng)徒弟300多人,培養(yǎng)電力工技師40多人,見證著一個人的作用有多大!
29年,一個從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成長為眾人眼中的“工人教授”,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電力工高級技師竇鐵成,用他樸素的人生經歷,演繹了當代工人的不凡歷程!
這類開頭的優(yōu)點是:事實、信息的傳遞較為簡捷明了,因為是“直線交流”,所以易為讀者理解人物的整個閃光點。
二、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描述型開頭。新華社2005年6月2日播發(fā)的長篇人物通訊《索瑪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記優(yōu)秀共產黨員、木里縣馬班郵路鄉(xiāng)郵員王順友》一文,在第16屆“中國新聞獎”的評選中,被評為通訊一等獎。該精品力作的開頭便是屬于描述型的,請看張嚴平和田剛兩位記者筆下的王順友是個啥模樣:
眼前這位苗族漢子矮小、蒼老,40歲的人看過去有50開外,與人說話時,憨厚的眼神會變得游離而緊張,一副無助的樣子,只是當他與那匹馱著郵包的棗紅馬交流時,才透出一種會心的安寧?!?
人物通訊的開頭即出現畫面、出現鏡頭,具有可視可感的效果;其“點睛”之筆,是記者觀察與思考的結果。
三、夾敘夾議、有述有評的評述型開頭。《南方周末》記者黃廣明采寫的《“五毒書記”和他的官場邏輯》(2002年3月21日見報),是一篇引起較大反響的佳作,在眾多關于“五毒書記”張二江的報道中,它獨樹一幟,為境內外多家媒體轉載。此人物報道的開頭可歸入評述型,黃廣明稿件的開場白是這樣寫的:
自命為“荊楚一帥才”的張二江,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有朝一日他會以“五毒書記”的外號揚名天下。2002年1月29日,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在省委召開的典型案例通報電視電話會議上痛斥張“吹、賣(官)、嫖、賭、貪”五毒俱全,從此“五毒書記”之稱不脛而走,成了2002年反腐的標志性詞語之一。
上述開頭中的評,可以發(fā)揮“勾玄”的作用和引起共鳴,令讀者對首段之后的“如何”以及“為何”產生興趣。
四、用重要的情節(jié)、細節(jié)開頭,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2008年4月7日,坐在輪椅上的金晶在巴黎傳遞火炬時遇到“藏獨”分子的襲擊,火炬險遭搶奪,人也多處受傷,這不僅是對金晶本人的傷害,更是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玷辱。上海姑娘金晶家鄉(xiāng)的報紙《解放日報》9日刊登的《“那一刻,我只想保護火炬”》一文,開頭寫道:
北京奧運火炬?zhèn)鬟f到巴黎站,上海姑娘金晶在等待火炬交接時,受到了藏獨分子的干擾,關鍵時刻,她不顧一切地保護著奧運火炬:“那一刻,我只想到要保護好火炬!”
情節(jié)尤其是細節(jié)雖然至小至微,但它們在作品中的作用卻不可小看;用之精當會給人物通訊增色不少,使通訊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生命力以至魅力。
五、選用鮮明的對比作為開頭。復旦大學教授周勝林認為,對比鮮明,就有色彩,有個性,有生氣,會使人饒有興味地讀下去。這里,以《湖北日報》2006年8月12日上的《知榮明恥去濁取清——疏撈工劉玉梅的平凡追求》一稿為例:
剛當上疏撈工那陣,劉玉梅覺得丟人,干活時總是壓低草帽遮住臉;如今,在下水道、窨井、化糞池中,她帶領伙伴們清理污穢,疏通城市“經脈”,大方而自豪。
對比,這種表現手法在新聞作品中是經常被運用的。正如俗話說的:“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辈煌氖挛镌谙嗷φ?、比較中更能顯示它的特點和意義?!吨獦s明恥去濁取清》的首段通過對比,表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變化發(fā)展,反映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由于對比具體生動,因此既具有真實感,還富有感染力。  (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 】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