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導,全社會推動,“五個全覆蓋”提前一年實現并拓展延伸,農民收入全省領先,農民住宅樓強勢“崛起”,天然氣進村入戶,近幾年侯馬市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成績斐然,凸現五大亮點。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綜合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侯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新農村建設納入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了《侯馬市新農村建設規(guī)劃》,由市農現辦全面領導、指揮和協(xié)調全市新農村建設工作。
2009年初,省委提出用兩年時間實現村村通水泥牗油牘路、中小學校舍安全改造、縣鄉(xiāng)村三級衛(wèi)生服務體系特別是村級衛(wèi)生室、村通廣播電視、農村安全飲水“五個全覆蓋”。到2009年底,侯馬市提前一年全面完成了這項任務。在此基礎上,按照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思路,侯馬主動自加壓力,全面拓展、延伸了村村通的內涵。
該市堅持以人為本,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工作來抓。多年來,侯馬農民人均純收入一直在6000元以上,且逐年增加,在山西省、臨汾市一路領先。
為了有效解決城市擴張用地、保護耕地和新農村建設用地的矛盾,近幾年,侯馬市南西莊、喬村、垤上、常青、北堡、東新城等12個城中村和近郊村,科學規(guī)劃,合理設計,建起了村民住宅樓近60幢,建筑面積30多萬平方米,已安置入住農民1000余戶。祖祖輩輩住在瓦房泥房的農民,和城里人一樣住進了花園別墅式的高樓大廈。
2007年,侯馬市接通了國家新疆天然氣“西氣東輸”工程管道,實現了天然氣入市。在覆蓋市區(qū)住宅區(qū)、企業(yè)商戶的同時,開始實施天然氣進農村入農戶工程。截至目前,南西莊、喬村、程村、香邑、東莊等10多個農村完成了天然氣進村工作,近兩萬農民結束了千百年來燒柴燒煤的傳統(tǒng),用上了清潔、高能、廉價、方便的天然氣,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來源:臨汾晚報晚報版
【責任編輯: 張華】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