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年46歲的張步云,是臨汾市堯都區(qū)段店鄉(xiāng)東張村人。他回憶道:“剛上班時,盡管我已經(jīng)做好了吃苦受累的準備,但當拿著鐵鍬真正站在垃圾堆旁時,那難聞的氣味讓我立刻用手捂住鼻子嘴巴想轉(zhuǎn)身開溜?!痹谕聜兊哪托膭駥?dǎo)下,他硬著頭皮,把第一個夜晚堅持下來。回到公寓,躺在床上,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最終他還是決定留下來好好干。
在工作期間遇到下班高峰期,人車擁擠時,張步云從來不爭不搶、不大聲吼叫,總是先讓市民先行,并叮囑他們小心別碰上垃圾桶、壓縮車,以免弄臟衣服。人多時,他就提著垃圾桶不往車里倒,以免那難聞的氣味、灰塵影響到市民。直等到人流稀少時才小心翼翼地倒進去,把污染減少到最低。下班歸隊,他主動幫助司機擦洗檢修車輛,為此他深得司機們的喜愛,所有的司機都愿意和他一個班組工作。
有一次,在體育南街的一條胡同口,垃圾車就停在路邊,一位市民卻提著垃圾桶把垃圾倒在車輪上,張步云見狀上前心平氣和地說:“同志,下次請倒在車里,希望你能支持我們的工作,好嗎?”不曾想,那位市民把桶一放,仰起脖子道:“我想往哪里倒,你管得著嗎?”這一句話把張步云哽咽半天說不出話來,他低下頭沒有多說什么,拿起鐵鍬把地上的垃圾清掃進車。第二天再次碰見那位市民時,張步云主動迎上去,接過市民的垃圾桶自己倒進去。數(shù)日下來,那位市民和張步云成了“哥們”。
“干一件好事并不難,難得的是干一輩子好事?!睂埐皆苼碚f,一天兩天八轄區(qū)內(nèi)的垃圾清運干凈并不難,難的是他多年如一日,不論酷暑還是寒冬,從不誤工偷懶,每天如此。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總有回報,他的踏實、認真,得到了五一路、貢院街、體育街居民們的肯定和認同。寒冬時節(jié),街邊的商戶都招呼他進屋喝杯茶暖和暖和;盛夏之日,還遞給他一塊毛巾擦擦汗,送上一塊西瓜解解渴、消消暑。這普普通通的一句問候,平平凡凡的一點關(guān)愛,都足以讓張步云感動好久。他覺得他的人生特別有意義,每一天都過得特別充實,他的人生價值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得到體現(xiàn),得以升華。
他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也沒有什么可歌可泣的豐功偉績,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把工作做到最好。他很平凡,如繁星一點,他很渺小,如塵沙一粒,卻贏得了轄區(qū)如此多人的喜歡和關(guān)愛。對于褒獎和稱贊,張步云只是平靜地說了一句:“市民的滿意就是我的滿意、我的幸福、我的笑聲?!?
記者 楊琦
【責(zé)任編輯: 劉靜】
版權(quán)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quán)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