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委、省政府頒發(fā)給李善述的功臣獎章。
建黨60周年時,李善述(左二)與山西省的老紅軍重游延安。
李善述,山西省臨汾市段店鄉(xiāng)東段村人,小學文化程度,后在部隊上的大學。1936年3月參軍入伍到紅一方面軍第二師,曾多次上戰(zhàn)場勇猛殺敵,保家為國。
1936年,李善述跟隨紅軍東征,5月編入到紅一方面軍紅二師,后改編為左路軍的前衛(wèi),參加了曲子鎮(zhèn)戰(zhàn)役。1937年1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他曾參加過曲子鎮(zhèn)戰(zhàn)役、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zhàn)等重大戰(zhàn)役,一生參加了無數次戰(zhàn)斗,在戰(zhàn)場上浴血拼殺,不怕流血犧牲,時常沖鋒在前,受傷無數。在曲子鎮(zhèn)戰(zhàn)役中,經歷生死的瞬間,由于在戰(zhàn)場上的英勇表現,被授予“戰(zhàn)斗英雄”稱號,榮獲三等功。
1945年,因戰(zhàn)爭遺留傷勢加重,不適宜軍旅生活,安排在甘肅省合水縣軍政學校工作。1951年,受傷勢和氣候影響,轉回原籍,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剜l(xiāng)后,先后擔任過臨汾縣喬李第四管理區(qū)畜牧股長、農業(yè)初級社社長、高級社政治隊長等職務。
1958年東段村人民公社成立后,回到本村擔任黨支部書記一職。直至1975年卸任后,成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老農民,與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一起建設美好的家園。
值此中國共產黨90華誕之際,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來頌黨恩、憶黨情。李善述,一位94歲高齡的老紅軍,是我市最早入黨的黨員之一,同時也是擁有75年黨齡的老黨員。經多方打聽,記者終于找到了李善述的住址,帶著萬分的崇敬與好奇,聆聽一位老紅軍的“革命心聲”。
走進堯都區(qū)段店鄉(xiāng)東段村的一個四合小院內,一股艱苦樸素的氣息撲面而來。李善述的兒子李福奎告訴記者,父親因病一直臥床,因此,無法長時間說話?!袄先艘步洺Vv起過去的故事,有不懂的地方,我可以補充,呵呵”,李??χf。
在李善述家中,一張張老紅軍的合影、一本本陳列在玻璃柜內的獎勵徽章、榮譽證書率先映入眼簾,“這都是父親和他的老戰(zhàn)友的合影,還有榮獲的一些表彰”。此時,只見臥室內,一位滿頭銀絲、飽盡滄桑的老人側躺在床上,枕邊還放著厚厚的一摞與革命有關的報刊。
盡管臥病在床、行動不便,但李善述卻堅持每天閱讀一份報刊。記者注意到李善述頭部右前方處有一個凹陷的地方。
“那是戰(zhàn)爭時期留下的傷痕,好不了了?!陛p撫著父親的傷口,李??挥傻靡魂囆奶?。
追憶那段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李善述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向記者講述著那一件件令他終生難忘的往事。
飽受苦難終參軍 建功負傷心向黨
在去大陽鎮(zhèn)趕集的路上,到處都是紅軍宣傳員的身影,此時的李善述覺得紅軍真好,可以領導窮人翻身當家做主人。于是,匆匆賣掉牛犢后,當即決定報名參軍,那年李善述19歲。
“報了名以后,我就跟隨部隊離開了,當時都沒來得及和母親告別,誰知這一別就是十五個年頭??!”李善述至今懊悔不已。
李善述回憶道,參軍后,自己被編入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二師三團三連的先頭部隊進行抗戰(zhàn)。當時軍團的團長與政委正是林彪和聶榮臻。
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李善述所在的部隊在東征的大小戰(zhàn)役中屢屢獲勝的消息立刻引起了反動派的恐慌。當時的黨中央、毛主席在此情景下,決定回師西渡。在曲子鎮(zhèn)戰(zhàn)役中,李善述因英勇殺敵、作戰(zhàn)勇敢,被授予“戰(zhàn)斗英雄”稱號,并榮獲三等功。
“那時,在一次戰(zhàn)斗中,他差點就犧牲了”。在曲子鎮(zhèn)戰(zhàn)役快結束時,李??f,當時,李善述正在奮勇殺敵,不料頭部被擊中,一塊頭蓋骨當場被子彈打碎,幸運的是腦膜未被打破,這才幸免遇難,不然早就不知道怎么樣了。
1936年12月,李善述所在部隊被編入八路軍115師。
1937年1月3日,經115師機槍班班長惠國文介紹,李善述在陜西省西安市三原縣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勇猛作戰(zhàn)為救國 風餐露宿志不休
1937年9月,八路軍115師接到了一個任務,一支驕橫的日軍正向山西的平型關方向進發(fā),隊伍決定要在平型關予以阻擊。當時的李善述是115師騎兵偵察班班長,接到任務后,他帶領幾名偵查員先行打探平型關地形地勢、敵軍的情況及其必經之路,為八路軍突襲敵軍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那會日軍人員很多,我們的部隊為了能突襲成功,趁著前夜夜幕時分,冒雨前進到達伏擊地點待命。第二天上午10時左右,日軍進入埋伏區(qū)后,部隊指揮員一聲令下,戰(zhàn)斗打響了。一時間這平型關,硝煙彌漫,戰(zhàn)火連天?!崩钌剖稣f,自己所在的部隊經過近一天的奮勇激戰(zhàn),共殲敵1000人左右,摧毀敵軍軍車百余輛,繳獲了大批的軍用物資。“光搬運物資,我軍指戰(zhàn)員和附近的老百姓就用了大約兩天的時間才全部轉運?!闭f起平型關一戰(zhàn),李善述滿臉的自豪。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然而,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饑飽不定卻是常有的事。
“記得有一次,部隊炊事員剛把飯做好,正準備開飯時,突然敵軍突襲,從天而降的一枚炮彈,不偏不倚的打在粥鍋的邊緣,致使粥鍋打翻,稀飯倒了一地。”李善述回憶說,當時,部隊趕著集合轉移,由于太餓了,他拿出隨身攜帶的碗在粥鍋邊收了一碗,就向集合地跑去,邊跑邊喝,滿滿的一碗稀飯兩三口就喝了個干凈。
久別多年歸故里 任勞任怨銘黨恩
回到闊別15載的故鄉(xiāng),李善述時刻不忘黨的教誨,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要求,嚴于律己。
“父親曾任原臨汾縣喬李第四管理區(qū)畜牧股長,分管著轄區(qū)八個村的畜牧工作,后又擔任農業(yè)初級社社長、高級社政治隊長等職務。”李??f。
1958年,東段村人民公社成立后,李善述又回到本村擔任黨支部書記一職。1975年,卸任后的李善述的心中一直銘記著入黨誓詞,在生活和工作中時刻提醒著自己,實實在在做人、懇墾勤勤做事。
“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年秋天,我們村集體的馬車從我家門口經過,車上裝著大豆,由于路面凹陷不平,豆子掉下了一些。誰知父親卻極力勸說母親將它們撿起來,送回集市?!崩罡?f,在工作中,父親更是時刻銘記黨恩,在擔任黨支部書記期間,他帶領全村人民努力發(fā)展生產力,積極促進經濟。不久之后,東段村糧食連年豐收,畜牧生產也穩(wěn)步向前,群眾溫飽大大提高。1989年的7月1日,中共臨汾市委(今堯都區(qū))授予榮譽證書,以表彰李善述在任農村黨干部期間做出的卓越貢獻。
如今,已是九旬高齡的李善述仍堅持每天讀報、看電視,時刻關注黨的消息、學習黨的新政策、新舉措?!澳贻p時,跟著部隊到處打仗解放國家,晚年了,黨中央關心、政府關照、社會關愛,讓我享了清福,這一輩子聽黨的話、跟著黨走,值!”(記者 成華 楊美妮)
【責任編輯: 高卓然】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