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李洪澤1934年出生于山西省陽城縣峪村,1953年7月從臨汾師范畢業(yè)后直至1995年在臨汾一中退休,也是從那時起,他由晉東南人變成了晉南人,定居在臨汾。數(shù)十年來,李洪澤不僅在平陽大地的藝術教育事業(yè)上辛勤地耕耘著,而且對書畫有所研究,在翰墨路上不停地奔跑、求索……
8月15日,記者見到了李洪澤老師,走進他家里,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墻上掛滿的字畫,其中一副退休感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也寫出了他的心聲與退休生活?!澳暧饣淄硕?,最大樂趣是自由,從此不怕鐘聲催,此后何慮罰與酬,鍋碗瓢盆任我敲,琴棋書畫伴春秋,人生難得老來小,俯仰自得樂悠悠。”
李洪澤老師現(xiàn)為山西美協(xié)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創(chuàng)作員,出版著作有《什錦齋漫筆》《洪澤漫畫集》《漫畫賞析集》以及《洪澤·翰墨人生》等,名錄已收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漫畫家辭典》等辭書。
說起李洪澤的翰墨情緣,還得從他的父親說起。他父親是村里的“文化人”,每年臘月都要為鄉(xiāng)親寫對聯(lián),他的任務則是磨墨、按紙、放對聯(lián),耳濡目染,李洪澤心里癢癢的,常是用手空劃學寫字。正是受父親影響,李洪澤對翰墨的興趣變得一發(fā)不可收拾,開始學習“寫”。
陽城解放后,因為李洪澤的父親到村供銷社工作,便把他送到了供銷社旁邊的藥社當學徒。李洪澤聰明好學,他一邊學徒,一邊讀書,把李時珍的《藥性賦》、張仲景的《傷寒論》背得滾瓜爛熟。此外,他還經(jīng)常翻《本草綱目》等醫(yī)書,但在念和看的同時,又迷上了書中古代名醫(yī)的畫像和插圖,于是就照著插頁畫了起來。后來師傅看到他又寫又畫,不好好學習醫(yī)術,徹底失望,而父親卻對他充滿信心,抱有很大的希望,把他送到城里第一高級小學六年級班里,畢業(yè)后他考進了臨汾師范學校,跟著鄧相唐、牛介甫等美術老師真正開始學“畫”。
“我不敢說我的作品好,因為有些作品就有點‘怪’,顯得不倫不類,但我敢說我的作品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崩詈闈烧f,他之所以能如此,就是因為一直信守著魯迅先生“為人生而藝術”的主張,雖然不能夠做到“一枝一葉總關情”,但“位卑不敢忘憂國”的意識還是有的,因此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去表現(xiàn)“人”,去為“人生”而恣意揮灑。
“職稱為美術特級教師的李洪澤,在職期間為臨汾一中教育工會副主席和藝術教研組組長,曾多次組織學生與瑞典學校進行中學生美術作品交流,有不少學生在他的指導下,畢業(yè)后走上了‘翰墨之路’,頗有成就?!编従永钽y鎖說,李洪澤還兼任過臨汾地區(qū)漫畫學會會長二十年之久,創(chuàng)作的漫畫作品近千幅,是一位謙虛上進的老人,80多歲了每天忙于書畫,奔波學習,只為完成自己的夢,這種老有所樂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記者 丁瑩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