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一名新時代少年,呂炳學誠實守信、樂于助人、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在他身上得以體現(xiàn),講禮儀、知禮儀的傳統(tǒng)美德也伴隨著他的成長。
呂炳學是翼城縣北關(guān)小學六(6)班的班長,他有著極強的集體榮譽感,總會積極主動承擔班級的各項任務。他以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優(yōu)秀的道德素養(yǎng)贏得了同學們的贊譽,成為大家心中的好榜樣、老師的好幫手。
“做文明人,行文明事”這是呂炳學的座右銘。自學校開展文明禮儀活動以來,他積極行動,熟背《弟子規(guī)》,并以此來約束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養(yǎng),他認為“禮儀就是律己,是個人素養(yǎng)、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體現(xiàn)?!?/p>
作為班干部,他總是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早晨到校,呂炳學默默承擔起班級事務,哪個同學上課遲到,忘記清掃教室,他總會熱情主動地給予幫助,對他人的一聲“謝謝”,都報以熱情的微笑。在他的影響下,班級事務做得高效及時,全班同學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學習狀態(tài)。課后無論哪位同學有疑難問題,犯了錯誤,他都細心解答、耐心幫助,良好的班風滋潤著班里的每一位同學。在家里,他體貼父母,主動干家務活,在生活上也非常勤儉節(jié)約,不貪圖虛榮,想父母所想,為父母所為。他熱心滿懷,樂于助人,成為街坊眼中的好孩子。
一次,北關(guān)小學和橋上中心校,兩個學校一起開展了一項“手拉手、結(jié)對子”活動,這不僅是學校之間、老師之間互幫互助,更有隊員之間的互幫互助。消息傳來,呂炳學立即報名參加,當他把文具、故事書、衣物等送給其他學校的孩子時,他們的眼里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在以后的日子里,每當這些同學遇到困難時,呂炳學總是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當他們傷心、難過時,他總是耐心地開導;當他們將喜訊與我分享時,他總是和他們一起歡笑……他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兄弟、好朋友。在呂炳學的帶動下,班里其他的同學也和他們成為好朋友。校園里奏響了一曲曲愛的主旋律,呂炳學也因此獲得“愛心天使”的光榮稱號。
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做一個無愧于胸前紅領(lǐng)巾的風華正茂的好少年,是呂炳學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將積極進取,奮力拼搏,爭做一個文明禮貌的少年,將未來的人生演繹得更加精彩!”(記者 段小婷)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