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孩子馬上高考了,我到底能幫上什么忙?”隨著高考日益臨近,許多家長陷入角色困惑:究竟該化身“后勤部長”還是擔當“心理顧問”?臨汾第一中學校心理老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榮東認為,這兩種角色對孩子而言都至關(guān)重要,家長要拿捏好“分寸感”,做到關(guān)心而不越界,支持而不干涉。
張榮東表示,家長在陪伴孩子備考的過程中,容易陷入兩種極端:過度介入孩子的學習,比如頻繁檢查作業(yè)、強行制定復(fù)習計劃,反而會削弱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讓他們產(chǎn)生依賴心理,而完全放任不管,又可能使孩子缺乏安全感,陷入迷茫無助。“這就像學騎自行車,家長一直拽著后座不放,孩子永遠學不會掌控方向;但若突然松手,孩子又容易慌亂摔倒,這就需要家長在適當?shù)臅r候放手?!睆垬s東形象地比喻。
那么,家長該如何平衡這兩種角色,助力孩子迎戰(zhàn)高考呢?張榮東給出了具體建議。作為“后勤部長”,家長可以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飲食方面,遵循“均衡營養(yǎng)、清淡易消化”原則,三餐搭配既要保證優(yōu)質(zhì)蛋白攝入,如雞蛋、牛奶、魚蝦,也要搭配足夠的新鮮蔬果,避免油膩、辛辣食物刺激腸胃;作息管理上,家長要以身作則,減少家中娛樂活動,營造安靜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幫助孩子調(diào)整生物鐘,確保每天7至8個小時的高質(zhì)量睡眠。
當孩子主動傾訴壓力、表現(xiàn)出焦慮情緒時,家長需及時切換為“心理顧問”。但這并不意味著盲目給出建議,而是要學會“共情式傾聽”。張榮東解釋:“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被傾聽、被理解的感受能有效緩解焦慮,激活大腦積極情緒。家長不妨放下說教姿態(tài),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用點頭、眼神等交流方式給予回應(yīng),必要時輕輕拍拍孩子肩膀。等孩子情緒平復(fù)后,再用溫和的語言表達理解‘媽媽知道你最近壓力特別大,如果換作是我,可能比你還著急。但你看,上次模考數(shù)學大題的突破,就證明你有解決難題的能力,這次也一定行’?!?/p>
針對部分家長“不盯著孩子就怕他松懈”的擔憂,張榮東說:“每個孩子內(nèi)心都有向上生長的動力,就像種子渴望破土而出。家長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努力,比如發(fā)現(xiàn)孩子熬夜整理錯題時,可以真誠地說‘我注意到你連續(xù)一周都在堅持復(fù)盤錯題,這份毅力真讓我佩服’,這種正向反饋比催促施壓更能激發(fā)孩子的內(nèi)驅(qū)力?!?/p>
對于家長,張榮東特別提醒:“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情緒影響巨大。家長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討論成績、升學等敏感話題,多聊聊輕松的日常,比如分享一則有趣的新聞,或是準備一份孩子愛吃的小點心。當孩子情緒低落時,少一些‘別緊張’‘要加油’的空洞安慰,多一些‘我在這兒陪著你’的溫暖陪伴。”
張榮東還為考生們提供了實用的情緒調(diào)適方法。首先,要學會接納焦慮情緒,正視它的存在。“焦慮就像影子,越是抗拒,越會被它束縛。不妨把它當作備考路上的‘特殊伙伴’,告訴自己‘有點緊張說明我重視這次考試,這很正常’。”其次,將龐大的復(fù)習任務(wù)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比如每天完成一套模擬卷的某一部分,每攻克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這種成就感能有效緩解焦慮。
在放松技巧方面,張榮東推薦了“478呼吸法”:吸氣4秒,屏住呼吸7秒,再緩慢呼氣8秒,重復(fù)練習幾次,能快速平靜身心;也可以利用課間或睡前,戴上耳機聽一段白噪音,配合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釋放緊張感。
此外,保持規(guī)律的運動習慣也至關(guān)重要。每天抽出30分鐘慢跑、跳繩或打羽毛球,不僅能促進多巴胺分泌,還能幫助考生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學習。
“高考不僅是對考生的考驗,也是家長的一堂必修課。”張榮東說,“希望家長們找準定位,做好生活保障,當好情緒后盾,與孩子攜手平穩(wěn)度過這段特殊時光。相信在家長的溫暖陪伴下,每一位考生都能以最佳狀態(tài)奔赴考場,交出不負青春的滿意答卷?!?/p>
記者 郭秀婷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