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今年上半年,山焦焦化廠安全環(huán)保工作平穩(wěn)向好,焦炭產量完成計劃的101.97%,單爐產量提高0.4噸,創(chuàng)歷史最好水平;回爐煤氣用量月減少329萬立方米,節(jié)省費用87萬余元;節(jié)能降耗成效明顯,輸煤輸焦耗電量降低,備品備件費用下降;現(xiàn)場管理得到進一步提升,干部職工面貌煥然一新。
新機制激發(fā)新活力,新模式推進新變化。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契約管理激發(fā)起干部職工的新活力。自今年契約化管理以來,焦化廠按照“橫向抓重點,縱向抓措施”的原則,嚴格落實契約化管理總體部署,從廠部到車間到班組層層量化細化契約化管理方案目標,逐級簽訂了目標責任書,使契約化管理工作得到全方位、多層次的推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管理制度精雕細刻
根據(jù)契約化管理目標,焦化廠對管理制度重新進行了修訂,形成了17項可操作性強的基礎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安全工作確定“四個抓手”,環(huán)保工作實施“內抓外控”,現(xiàn)場管理開展專項整治,確保了基礎管理工作抓住契約化目標精髓,做細做實,促進了階段約束性指標的完成。
逐級傳達契約化管理的目標要求和具體辦法,逐級簽訂本單位的契約化管理目標責任書,自上而下壓實責任,傳導壓力,自上而下明確目標、完成指標,最終形成以班組保車間,以車間保廠的聯(lián)保機制。
部分車間自我加壓,通過有針對性的管理辦法挖掘內在潛力,向班組延伸,向崗位延伸,備煤車間專門設立“工作責任看板”,明確每天、每班、每月產品產量任務和完成情況,并嚴格考核;配煤車間開展“日常工作清單化”管理辦法,形成工作任務日清日畢、日清日高的管理態(tài)勢;輸焦系統(tǒng)則加強成本管理,深入挖潛,創(chuàng)新皮帶膠接,降成本增效益;煉焦系統(tǒng)對值班長實行正激勵管理,充分調動了人員工作積極性,變被動工作為主動工作。
為進一步增強全員成本意識,全廠推進成本核算培訓工作,通過各層級成本核算指標的強力植入,干部職工從思想上樹立起成本控制、節(jié)能降耗、提質增效與個人收入分配息息相關的意識,有效推動了焦化廠契約化管理量化性指標的完成。
組織生產精耕細作
完成全年生產任務是契約化管理的一項硬性指標,焦化廠細化量化生產管理,今年上半年單爐產量提高了0.4噸,產品產量再創(chuàng)新高。
制定了《入爐煤水分與煤車螺旋關系調整規(guī)定》,要求三個煉焦每班每座焦爐測3爐,煤線測量范圍控制在1.6-1.7米;加強對裝煤缺角的檢查力度,3個煉焦每天檢查裝煤缺角不少于3爐;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裝煤平煤競賽,使職工的操作技能得到不斷提高,并建立約束和激勵機制, 確保裝煤做到裝滿、裝平、裝實、裝勻;組織三個煉焦對平煤桿進行改造,減少了平煤桿帶出的余煤量,增加了單爐產量。持續(xù)開展對標管理,為進一步提高三個煉焦車間的管理水平。
針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開展對標管理,對管理好的大力表彰獎勵,并定期開展現(xiàn)場經驗交流會,取長補短,推廣先進做法,全力打造標桿煉焦企業(yè),促進了生產管理的進一步提升。
成本控制精打細算
成本管理是契約化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焦化廠以五項管理(計劃管理、預算管理、對標管理、招投標管理、合同管理)為抓手,從動力消耗、備品備件費用等方面進行全面優(yōu)化,合理控制成本費用,使生產系統(tǒng)達到最優(yōu)模式,效果良好。
一是降低了回爐煤氣用量,成立了《焦爐熱工技術研究實施方案》的攻關小組,重點從對焦爐加熱系統(tǒng)精細化調節(jié)和加強爐體密封兩個方面全面改進。通過測量焦餅中心,核實標準溫度,增大看火孔壓力,對6座焦爐地下室立火道噴漿、重新密封蓄熱室封墻、抹補小煙道以及部分塞子磚,在相同結焦時間下,3個煉焦回爐煤氣用量每月減少3288313立方米,節(jié)省費用87萬余元。二是降低了輸煤輸焦系統(tǒng)耗電量,契約化管理實施以來,焦化廠優(yōu)化生產系統(tǒng)調節(jié)、加強日常設備維保,減少計劃外以及不合理的開停車情況出現(xiàn),降低了生產系統(tǒng)用電量,同時通過利用煉焦煤塔存煤的緩沖能力,調整三個配煤系統(tǒng)運行模式,合理利用工業(yè)用電的分時收費實施錯峰用電,避開用電高峰段向煤塔上煤,有效地節(jié)約了用電費用。三是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降低備品備件費用。對各單位庫存進行全面統(tǒng)計,合理安排,達到節(jié)省材料備件費用。要求各車間加大對廢舊材料的循環(huán)利用,做好修舊利廢工作;通過加強對設備的潤滑保養(yǎng),提高巡檢質量,減少設備非正常情況的損壞和檢修工作,降低檢修成本。
自契約化管理實施以來,焦化廠根據(jù)目標責任,廣泛動員,統(tǒng)一思想,齊抓共管,圓滿完成了階段性責任目標。(白文蓮 宋艷)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