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這是一臺極具風險和挑戰(zhàn)的手術。患者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四年前意外骨折,因處理不當,如今傷口出現(xiàn)化膿。同時,老人心臟部位又有動脈瘤,術中的某一個體位就可能引發(fā)動脈瘤破裂造成嚴重后果。給這樣高齡高危的患者做手術,老人能否下了手術臺?下了手術臺傷口能不能愈合?當患者遭遇到一家又一家醫(yī)院的拒診,輾轉找到我市骨科老專家李華的時候,李華毅然決定,親自為這名患者做手術。在他的精心準備、精準嫻熟的操作下,手術取得成功,患者順利康復。
作為一名醫(yī)生,一名共產黨員,滿頭銀發(fā)的李華,從醫(yī)半個多世紀,從拿起手術刀的第一天起,就把為民服務的責任扛在肩上,把患者切實需要放在第一位。47年的骨科從業(yè)經驗,他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摸索出了一整套骨傷、骨病的診療方法,并在手外科、整形外科、骨部連接、骨缺損及骨與關節(jié)結核的治療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如今,即便是耄耋之年,李華上了手術臺,不管是體力還是技術,絲毫不減當年風采。
志在行醫(yī) 開啟奮斗歷程
李華在農村長大,從小見多了被病痛折磨的鄉(xiāng)親,目睹過母親為夭折的四個孩子悲痛欲絕,讓他對醫(yī)生多了一份向往和崇拜,很早就立下了治病救人的志向。
1961年,當李華如愿考上山西醫(yī)學院,就此開啟從醫(yī)生涯,這一干,就是一個甲子。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農村,醫(yī)療設備不足、技術落后。 “黨讓我去哪里,背上行囊就去哪里。”黨把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激起了李華去農村的熱情。1968年,李華從安澤縣城出發(fā),一路沿著懸崖峭壁,經過6個小時的長途跋涉,來到了距離縣城20公里的石壁鄉(xiāng),開始了無怨無悔的村醫(yī)生涯。
剛到石壁,來了一位30多歲的女子看“啞”病,她已多年未開口說話,讓鄰居們都覺得她好像天生如此。李華覺得應該是癔病性失語?!拔沂鞘±飦淼膶<?,你只要相信我,這病就能治好。”一毛頭小子,很難讓患者信服。李華一個善意的謊言,一針氯化鈣,真的讓女子開口說話了。之后,“石壁有位省里的專家,扎一針就能治啞病”的消息便傳開了。
那個年代農村衛(wèi)生條件極差,也造成了很多的蛔蟲病患者。1971年一個夜晚,一名8歲的小男孩,肚子絞痛并伴有頻繁惡心嘔吐,整個人瘦得“皮包骨”。而早前他就經常肚子疼?!澳菚r村里的孩子肚子疼都是忍過去的?!边@一忍最終把孩子拖成了腸梗阻。如果不手術,蛔蟲有可能穿過腸壁,引起腸穿孔、腹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一個人手術,心里也是很害怕的?!痹诰人婪鰝拍畹闹С窒?,在昏暗的診室內,李華獨自開始了一場艱難的手術,成功取出了數(shù)不清、胖如小指堵滿腸道的蛔蟲,孩子也慢慢康復了。
那時候每天都要出診。有時剛回到宿舍生火,就有人打著燈籠找來,方圓幾十里,都在李華負責的范圍之內。他睡草席、鉆山窩,與虱子、臭蟲同眠。山路狹窄難行,無數(shù)次在翻山越嶺中滑倒。6年山村醫(yī)生的執(zhí)業(yè)經歷,磨煉出了李華的堅強意志,錘煉出了李華不怕苦的韌性,更讓他和最基層的鄉(xiāng)村百姓產生了深厚而真摯的感情。
勤鉆醫(yī)術 全力救治患者
1974年,臨汾地區(qū)人民醫(yī)院急需高等學歷和基層經驗豐富的優(yōu)秀人才。李華被組織選中調至該院,成為一名骨科醫(yī)生,開始了骨科領域的學習探索,也開啟了他畢生為之付出和奮斗的事業(yè)。
學習、培訓、進修……在門診室一坐就是一天,在手術臺上一站就是10個小時,年輕的李華不斷積累著診斷經驗。1978年,李華參加了上海華山醫(yī)院陳中偉教授舉辦的第一期全國顯微外科學習班,“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一定要有拼搏的精神?!苯淌诘脑捰≡诹死钊A的心上。
急診連著病房,日班連著夜班,多年來,李華幾乎沒有準點下班。有時清晨進了手術室,披星戴月而歸,最晚的一次,天已大亮。1980年的一天,馬上要下班了,李華接診了一位斷指的患者。接骨頭、接血管、接神經、接肌腱……從頭天傍晚到第二天凌晨,整整11個小時,李華保持著十二分的精神完成手術,因為實在太累了,他在手術室的樓道里竟然睡著了。第二天一早他又精神抖擻地出現(xiàn)在病房。
“肩周炎這病說重不重,但嚴重時影響日常生活,抬個胳膊都能疼得半死。”在門診查體時,細心的李華發(fā)現(xiàn)很多肩周炎患者在按到天宗穴時會覺得劇烈疼痛,但按摩一會兒就能緩解癥狀。這給了李華啟示,在查閱大量文獻后,他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利用天宗穴,設計一套治療肩周炎的封閉系統(tǒng)。之后,李華全身心投入工作,夜以繼日記錄分析、總結經驗。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研究出“天宗穴穴位封閉、按摩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方法,榮獲山西省1988年科技進步三等獎。
幾十年如一日為患者服務,長期在X光下從事骨折復位、金屬異物取出。1997年,李華手部皮膚開始潰爛,一碰就鉆心的疼,最終確診“鱗狀皮癌”,雖先后12次手術,至今右手中指末節(jié)還存在部分組織缺損。盡管如此,李華在與自身疾病作斗爭的同時,從未放棄過醫(yī)學夢想,未拒絕過一位患者。
“能夠看病就是為人民服務?!睆男∈茳h的培養(yǎng),就要聽黨話、跟黨走,給患者看好病,他們高興,李華也覺得高興。2001年辦理了退休后,李華依然沒有離開自己鐘愛并為之奮斗的手術臺。
“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就搭把手、出份力?!崩钊A的人生體現(xiàn)著“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的傳統(tǒng)美德,更充分彰顯了助人的愛心善意和救人的責任擔當。
醫(yī)德高尚 善行相伴一生
李華常說,當醫(yī)生不但需要專業(yè)的知識、過硬的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醫(yī)德。
1965年,李華作為大學生尚在醫(yī)院實習期間,一位患者宮外孕大出血,失血量很大,如果不能及時輸血將難以度過危險期?!拔沂荁型血,輸我的血吧?!睍r間就是生命,搶救刻不容緩??紤]到患者生活困難情況特殊,李華當機立斷決定獻血救人。“我也很自豪,因為我的血液,給有需要的人帶來生的希望……”
2008年汶川地震,李華主動請戰(zhàn)支援地震災區(qū),醫(yī)院領導考慮到他的年齡,拒絕了他的請求,李華只好用捐贈的形式支援汶川。
“我年齡大了,雖然不能與他們并肩戰(zhàn)斗,但還是希望能夠盡己所能,貢獻一份力量?!比ツ晷鹿诜窝滓咔榘l(fā)生后,李華時刻關注相關報道,在得知臨汾市人民醫(yī)院34名醫(yī)護人員支援疫情第一線的消息后,他毫不猶豫地捐出102000元作為特殊黨費支援前線。
在李華的人生辭典中,永遠都是行勝于言,他腳踏實地、實學實干、孜孜不倦,在攀登醫(yī)學高峰中追求卓越。他義無反顧、主動行善,用自己的涓滴之力,久久為功,老當益壯,蘊藏其中的是家國情懷和奮斗激情。
記者 閆晏宏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