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節(jié)目中,講述了一個14歲的小男孩馬鵬飛的故事,他兩歲的時候,父母離他而去。是奶奶一個人省吃儉用拉扯他生活。但是,屋漏偏遭連陰雨,他5歲的時候,奶奶因為經(jīng)濟困難吃藥不及時,糖尿病并發(fā)癥引起眼睛失明,生活無法自理。令人驚訝的是不到6歲的小鵬飛從此挑起了家庭的重擔,開始做飯、洗衣、給奶奶按摩……他的事跡感動了在場的觀眾,感動了我和孩子。是啊,小鵬飛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生命之根是奶奶,不管多吃苦都要照顧奶奶、孝順奶奶。
想起央視《道德觀察》欄目,講述過一個88歲的老人,一生勤苦操持家務(wù),養(yǎng)兒育女,到老因為雙目失明,不能自理需要兒女們養(yǎng)老。但她的5個兒子,沒有一個愿意好好養(yǎng)老人。村里解決讓幾個兒子輪流,一家30天。大兒子一月份的31號把老人送到二兒子那里,但老二卻說還沒到二月份,沒有接受。寒冬臘月,88歲的老人被自己的大兒媳和孫女放到路邊,可憐的老人摸著找到二兒子的家,敲門,但沒有人開。夜幕降臨了,但無助的老人還是無奈地坐到路邊……看著電視里的無助老人,同情的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心口有一種莫名的疼痛在撕扯著……
《論語》里,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子游去問老師,什么是孝?老師說,現(xiàn)在所謂的孝,就是說能養(yǎng)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但是,這真的是孝嗎?孔子接著反問,你看狗馬這些動物們都能夠得到飼養(yǎng),如果你只是做到讓父母衣食無憂了,但你對他們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那么這跟飼養(yǎng)狗馬有什么區(qū)別呢?)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老人能夠得到養(yǎng),已經(jīng)是很知足了,他們哪里敢奢望得到敬呢?
其實,想想,世間的愛有千萬種,唯只有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最偉大的,最不需要回報的,最不需要代價的。他們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到了這個美麗的世界,我們有了孩子后,享受到為人父母的快樂,父母就是我們及孩子的生命之根。能夠孝順老人就是滋養(yǎng)自己的生命之根。如果把我們的生命比做成長的一棵樹,那么根就是我們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乃至上輩的祖爺祖奶,如果他們都還健在的話,我們就應(yīng)該對他們盡孝,無論你的工作有多忙,無論你的生活有多累,但都不能忘記去看望他們、陪他們聊天、給他們買衣服、給他們買營養(yǎng)品,讓他們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續(xù)對他們的在乎而快樂、而健康、而長壽、而幸?!覀儗λ麄兒?,其實就是滋養(yǎng)自己的生命之根。鴉有反哺之育,羊有跪乳之恩,更何況人呢?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生命之樹的根都不去滋養(yǎng),那么何其為人?生命之樹的根得不到愛的滋養(yǎng),那么這樹將會枯萎,甚至爛掉!
“百善孝為先”,一切的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人人不可回避,但愿每個人都能對老人盡孝。如果進一步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么家庭和諧,社會和諧。這難道不就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嗎?(衛(wèi)紅麗)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
上一篇: “顧客至上”才是“行規(guī)”之本
下一篇: 做公仆莫當“奴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