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年輕市長日前的一番話,道出了輿論給他帶來的困擾:“自從我當選市長后,相關報道非常多,給我造成的壓力超過了工作壓力。我渴盼能安安穩(wěn)穩(wěn)實施自己的施政主張,淡出人們的視線和媒體的焦點?!薄皬谋Wo一個青年正常成長出發(fā),我希望媒體少些對我的關注,給我更多的工作和思考時間”。
心無旁騖,專情務事,大約是一種人人渴望的至境。但這不適用作為公眾人物的官員,古語早有云,“自在莫做官,做官不自在”,而在現(xiàn)代社會,時時接受民眾檢視、評議,更是官員無可逃避的義務。這是因為,官員乃掌權者,有多大權力必有多大責任與之對應,因此必須接受監(jiān)督、質(zhì)疑與追問。
人們對最年輕市長的關注,大多還在于他29歲出任市長一職這種“時代佳話”。其間輿論有質(zhì)疑,有贊嘆。因為質(zhì)疑而被“人肉搜索”,因為贊嘆而圍觀。顯然,無論人們出于何種動機,都仍是一種正常的社會效應,對媒體而言,亦是新聞規(guī)律所在。更何況,如果對最年輕市長的提拔任用程序合乎規(guī)制,并無瑕疵,那么將不怕圍觀,歡迎監(jiān)督才是。
事實上,從相關報道看,周森鋒有一定的魄力和智慧,大體應是個不錯的官員。但是,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發(fā)展和公民監(jiān)督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官員已不再滿足于“大體上不錯”的層面,而會用“放大鏡”檢視每一個有疑點的細節(jié),窮盡一切手段追問明白。對此,官員若一味地回避,恐怕只會加重公眾疑問,相反,坦然面對,用公關技巧去積極溝通、說服,才是化解危機的明智之選。
當然,公關的思維與技巧,不僅體現(xiàn)在官員個人身上,掌握官員任命、監(jiān)督之權的相關部門同樣應有所作為。然而,湖北有關部門在最年輕市長問題上始終保持著沉默,關于周森鋒的任用情景,以及“打傘門”、“抄襲門”事件,輿論已是一片眾聲喧嘩,但這些問題所對應的組織部門、政府部門,卻鮮見有出面予以正面回應的。其中,周森鋒原任職所在地的襄樊市委組織部盡管一度開口說話,卻也難免王顧左右,乃至將責任推給了其指導老師或刊發(fā)論文的雜志社,仿佛抄襲者倒可以置身事外。這種對于官員信息的諱莫如深、不予置評的態(tài)度,給政府公信力帶來了傷害。
不論是對最年輕市長,還是對于相關部門,沉默不語并不能最終減緩公眾一探究竟的好奇。權威信息愈是沉默,公眾好奇心則愈熾。因此,我們期待周森鋒市長用更多的坦然面對公眾關注,用更大的坦誠回應輿論質(zhì)疑,相信經(jīng)歷了這場輿論風波,他會更走向成熟。當然,這堂公共關系課,不僅最年輕市長要補,當?shù)叵嚓P部門也要補。還有最近同樣處于輿論焦點的湖北石首、山東東明等地的政府部門,同樣應補一補。(《新京報》社論 原題:官員要學會接受民眾的細節(jié)“挑刺”)
來源:新華網(wǎng)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
上一篇: 公車改革得在待遇和工需間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