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小偷”一詞,或許在您的心中會對他產(chǎn)生一種恨意:半夜心愛轎車被竊,重要證件及錢財全部盜走;深夜闖入家中,偷走所有值錢的東西;自行車被偷……近日,在各個新聞媒體上,各大報刊上登出這樣一則消息,著實讓人有些哭笑不得,或許有網(wǎng)友看后會對這件事的行為而點贊,但還需理性還原事件的本質(zhì):徐州的張大姐一家經(jīng)濟狀況不好,靠丈夫打工維持生計,不料家里還是進了小偷,更意想不到的是小偷不僅沒偷到東西,還留下了200元和一張字條:不好意思,你家真是一貧如洗,是我從未遇到過的,這200元你拿去換鎖吧。4月13日《大連晚報》)當看到這些描述時,能感受到小偷內(nèi)心深處殘存的那點做人良知,使人一下子忘記了對“偷”這一犯法行徑應有的憤恨,對其產(chǎn)生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另眼相看的“敬意”,明明是行竊反而受到點贊,模糊人們的是非觀。試想一下,假如小偷遇到的不是貧窮的張大姐家,而是一富戶人家,他的行為會怎樣呢?一定會像其余任何一次盜竊一樣,盜得盆滿缽滿后“愉快”地離去。
小偷終就是小偷,不是仁慈行善之人。潛入陋室的目的就是為竊取財物的,違法又失德的偷盜行為卻得到了網(wǎng)友的點贊,是善良的網(wǎng)友們用善意的眼光看到了小偷留錢的“惻隱之心”,但小偷的偷盜本質(zhì)是不能被忽視的,如果對小偷留錢讓換鎖進行點贊,或許會讓這個小偷迅速走上不歸路,使更多的百姓受到更大的傷害。
當今社會是民主、道德健全的法制社會。筆者認為,我們?nèi)孕枰4嫘闹心穷w善心,但站在黑與白之間的事件,屬于非標準的容不得半點模糊,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是非曲直間不能有灰色地帶,這就是法制社會正常運行的最基本特征,無須為留錢的小偷點贊,無論是出于何種善意,依然掩蓋不了其入室行竊的犯罪本質(zhì)。法網(wǎng)恢恢,偶爾的善意無法為小偷的偷竊行為救贖,只有改邪歸正,回頭是岸。(楊文婷)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圍毆城管”一場沒有勝者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