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工作或說勞動,占去了人一生之中的最厚重時光。因而在相當意義上說,如果工作被當成一種累贅與負擔,讓人產生了疲勞與厭倦,生命可能因此而黯然無光。在這樣一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我們該如何打量自己的工作?
有人說:肯工作,所需的是勤勞與堅忍,肯工作又能快樂地工作,則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能使人在枯燥的工作中發(fā)現樂趣,使工作成為一種人生創(chuàng)造。而這樣的工作態(tài)度往往塑造出杰出的人才。誠然如是,但在一些人那里,工作還有更深層的考量。
想起一位企業(yè)家的感悟。他的一架數碼相機被損壞后送去修理,可修理價錢幾乎和買個新的一樣,他決定買新的??少u相機的老師傅堅決不賣,要他把相機拿去修。老師傅說:相機也是一個生命,就像一個孩子生病了,你是治療呢還是讓他死去?終于,這架相機得以新生。這件事令企業(yè)家想到:如果把每一件東西當作一個生命來制造,如果每一個人把工作當作生命來對待,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德國人以做事嚴謹聞名。比如,他們不用活絡扳手,不同規(guī)格的螺帽必用對應的扳手。有人問之,則曰:用活絡扳手,容易將螺帽棱角磨掉,以后很不方便甚至無法轉動?!惫ぷ骺紤]得這么細致,必定有超越工作之上的精神力量在起作用。
視工作為生命的人,往往會更注重過程、注重細節(jié),盡力追求一流、追求完美。因為他們懂得,稍有疏忽、稍不用心,所創(chuàng)造的事物就可能在自己手中變得有瑕疵,甚至可能讓人們的身心受到傷害。
可以說,賦予工作以靈性、以生命,還是僅僅視作一個謀生的飯碗、賺錢的工具,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直接決定了我們通過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是帶給他人和社會有品質的、美的生活,還是相反。人們由衷感謝與敬佩那些為工作傾注滿腔激情的人,就是因為他們在創(chuàng)造事物的同時傳遞了生命的溫度,讓人們雖未曾謀面也能感受到創(chuàng)造者在所創(chuàng)造的事物中貫注的點滴用心。從這個意義上講,視工作為生命者,工作就會成為其生命的一盞明燈,照亮他人,溫暖社會,也必將照亮自己。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人生真正的快樂,在于把每一滴血都耗光才鉆進黃土堆里。這或許是對工作和生命本源意義上的深刻詮釋。
(趙尚文)
責任編輯:邱睿
上一篇: 不要放棄文明的權利
下一篇: “借錢容易還錢難”癥結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