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是一場保衛(wèi)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嚴峻斗爭。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5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防范災害風險 護航高質量發(fā)展”。我市各地開展多樣化活動,增強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提高群眾自救自護能力。
2008年5月12日,一場有著巨大破壞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發(fā)生,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設立“防災減災日”正是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2021年,我市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秋汛,洪水、滑坡、民房坍塌等災害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阻礙著我們齊心協(xié)力建設幸福家園的步伐。
明者遠見于未萌,智者避危于無形。防災減災工作是對應急管理的全面大考,也是對系統(tǒng)工程的布局前瞻,重點突出的就是“預防”二字。做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防災減災需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在“治未病”環(huán)節(jié)。要持續(xù)開展普查成果應用,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也要構建常態(tài)化風險普查評估制度,推動風險治理向事前預防轉變;還要加強科普宣傳教育,提升全社會預防災害風險意識。平時不閑,應時不亂。唯有以更加科學的安排、更加有力的措施,展現出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戰(zhàn)時姿態(tài),方能將災害影響減少到最小。
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永恒課題,事關民生大計。社會各方要以全國防災減災日為契機,為防災減災工作注入更多法治能量,在不斷完善防災減災救災法律法規(guī)體系的同時,持續(xù)增強公眾應急避險意識和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當前,高質量發(fā)展正在爬坡邁坎、滾石上山之際,越是吃勁的時候,就越需要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大環(huán)境,我們各級各部門要淬煉好防災減災之過硬本領,最大程度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孫哲峰)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