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
三天前,筆者和幾位朋友來到市汾河文化生態(tài)景區(qū)觀賞牡丹。9大色系116個品種的牡丹競相開放,姹紫嫣紅,國色天香,引得游人紛紛駐足與牡丹合影,鮮花與笑臉構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然而,游人過后,花叢間狼藉一片,布滿了食品袋、包裝盒、紙屑,讓人心痛不已。
清明節(jié)后,久藏的踏青旅游夢令人心神萌動,不少人走出家門融入大自然,享受春天的愜意。然而,與踏青旅游中美麗的風景不相協(xié)調的是,不少人的行為極不文明,隨意吐痰、扔垃圾紙屑、不遵守社會公德、語言行為粗魯,甚至發(fā)生了在故宮內打架、騎在華爾街金牛上大肆拍照等新聞,嚴重損害了國人的形象。
無論徜徉在公園草坪,還是踏訪名勝古跡、抑或出境體驗異域風情,作為游人都必然要與風景和人打交道。
當我們游覽風景時,我們每個人也是風景的一部分,這就提示著我們,不能讓自己不文明的行為煞了風景,每個人都應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為自然環(huán)境著想,讓文明成為最美的風景。就上述的牡丹園旅游中,筆者欣喜地看到,也有一些游客自覺將垃圾收拾起來并將其帶走,還有的游客自覺擔當志愿者為其他游客服務,以實際行動踐行文明旅游的理念,教育他人愛護環(huán)境、關心他人……他們的行為,讓人感到溫馨親切,他們的身影,又成為風景中的“風景”。
實踐告訴我們:文明需要約束,文明更需要自律。在旅游旺季到來之際,相關部門有義務向公眾進行文明旅游宣傳引導,喚醒百姓心中道德的自覺及文明的正能量,用細節(jié)引導實現(xiàn)潤物無聲,一個城市乃至整個國家的文明形象就會在無形中樹立起來。
又到了“五一”黃金周,每個游人都希望出游中不但能夠看到秀美的山河、領略古跡厚重的歷史文化,還能有相伴同行的高素質旅伴。既然如此,就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吧,游遍天下山川只留腳印一串,出游講禮儀入鄉(xiāng)要隨俗,垃圾不亂扔舉止顯文明,多看美景不刻名……做一個文明的游者,做一個傳播文明的人。
文明是最美的風景。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