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豐縣一六旬老人潘啟厚患?。衬?,久治不愈。為了節(jié)約費用供兩個孫子讀書而放棄治療,喝農藥自盡。據(jù)了解,潘啟厚家欠債達14萬元。(據(jù)中國新聞網)
本該是頤養(yǎng)天年、含飴弄孫之時,卻因為患病久治不愈而放棄生命。如此悲愴與痛心的一幕,讓人禁不住心生悲涼。還有2011年的重慶農婦“剖腹自醫(yī)”事件,她因病無錢手術,揮刀自剖放出腹部積水。不知道諸君看了這些消息之后是什么樣的感受,筆者只能感到心酸、心痛、無語……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我們該怪誰呢?怪這些輕生者無知嗎?他們也得有那個資本活啊!
潘啟厚承受不起生活的重擔,告別了這個讓他活不起的世界,他用自己的生命向這個社會宣戰(zhàn)?!昂绒r藥省醫(yī)療費”與“剖腹自醫(yī)”,以及之前出現(xiàn)的為治病不惜犯罪入獄事件,均是對當前的拷問:生存于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的弱勢群體,在面對重大疾病的考驗時,該求助于誰?老人和農婦之死,緣于經濟貧窮,但又何嘗不是緣于相關制度的漏洞和缺失?時下,因病致貧、返貧問題依然嚴峻,雖然有一定的社會保障制度,但相關制度仍然不健全,特別是救濟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雖然,如今一些地方的醫(yī)院已經有了“先救治后結算”的制度設計,民政部門也一直以“扶困救弱”為最根本原則,社保、慈善基金體系等也在逐步完善,但具體到生命個體,這些制度、部門、基金顯然仍是無法面面俱到的,無法讓每一個民眾都能得到充分的 生命與健康保障。特別是像重慶農婦那樣沒有社保、身患重大疾病者,以及湖北咸豐這位老人一樣的久病者。
設想,如果潘啟厚可以不為看病發(fā)愁,如果孫子讀書也不用這個貧困的家庭負擔,如果他可以無憂無慮地安享晚年,如果………筆者敢再奢望那么多“如果”了,只愿一個個家庭不再為這基本的“教育”“就醫(yī)”而承受重負。
衛(wèi)生部長陳竺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要把增強對農民健康的風險保護作為鞏固完善制度的突出重點,在普遍提高參合農民受益程度基礎上,做出有效制度安排,建立穩(wěn)定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這,又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但愿這個保障機制離我們不再遙遠。(鄭軻)
【責任編輯: 】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讓民俗烘托出更多年味兒
下一篇: 請安全燃放煙花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