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內游人如織。被“元代戲臺、青銅古城、平陽名人”等景點吸引的游客,談論更多的是園內的菜苗和麥苗。游人駐足在綠油油的一大片菜地前不斷猜測,有的說是蘿卜,有的說是雪里紅,一些有農業(yè)知識的老人便充當起了講解員,說是油菜,既可開出黃燦燦的菜花,還可榨出香噴噴的菜油。聽了這些介紹,游人們高興地稱贊:園內種菜的理念太好了!
望著公園內綠油油的菜苗兒和麥苗兒,聯(lián)想起媒體曾報道: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和白宮廚師及小學生們一起在白宮南草坪整理草地并開出一塊菜園。在白宮南草坪靠近噴泉的地方有一片L型110平萬米的土地,經過平整,種植了菠菜、豌豆、茴香、南瓜等蔬菜及藍莓、黑莓等水果。溫哥華街區(qū)也開辟了兩千多個社區(qū)菜園,供市民認領種植。央視新聞聯(lián)播日前報道,時下有些市民在城附近種植蔬菜,金秋季節(jié)全家人享受春華秋實的快樂。再聯(lián)想古城公園內茂盛的菜苗兒、嫩綠的麥苗兒,它們能夠吸引游人的目光,這證明生活在鋼筋水泥森林里的城里人,越來越向往“向田園回歸”、“向自然回歸”。
據(jù)資料統(tǒng)計,城市綠化,草坪的造價一般在7元/平方米以上,加上防病、治蟲、割草等日常養(yǎng)護,費用高達10元/平方米。草坪本身又很脆弱,老化、退化快。這種“高價建綠”已遭到越來越多人的批評。很多城市在“草坪熱”后出現(xiàn)了“有綠無蔭”的現(xiàn)象。
專家解釋說:樹木和草坪的投入比例為1:10,而產生的生態(tài)效益比卻為30:1,相同面積的樹木制氧能力是草坪的上百倍,樹木在改善城市小氣候、凈化空氣、減少熱量、降低噪音等方面也比草坪強20多倍?,F(xiàn)在各地的綠化模式已經由重草坪向重植物多樣性轉變。
我們古城公園剛剛建好,園內綠化能想到種植菜苗兒和麥苗兒,這一經濟實惠的綠化模式理念很是超前。如果按區(qū)域再種植多樣蔬菜,并按不同的菜種標注名稱,就可供游人鑒賞。另外,現(xiàn)在公園內除種植好的垂柳、國槐、松樹外,還有許多挖好的樹坑待種植,我們臨汾本就是花果城,如果在園內再按區(qū)劃分,種植經濟樹、風景樹,每年春花爛漫時,品種各異的樹競相開放出五彩繽紛的花兒,也不失為一種難得的風景。菜苗和樹種的種植既起到綠化作用,還能供游人欣賞。從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大人小孩,游園時不僅感受到古城公園的歷史文化韻味,更能了解一些植物知識,將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菜苗和樹木交相輝映,形成古城公園內的植物園特色。這難道不是供游人觀賞的另一番美景嗎?古城公園是開放式公園,游人免費觀看。如果今后種植的蔬菜、果實供游人采摘,豈不是一園多用,大可開采的一種旅游資源?古人說,土能生萬物,地可發(fā)千祥。游園綠化可以種草,但未必全都種草。如果在公園內種植蔬菜、果樹等,不僅可起到綠化作用,具有觀賞價值,還可降低成本,并體現(xiàn)其食用價值,起到以菜補園的作用。
此舉可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衛(wèi)紅麗 )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