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這樣的一片質疑、反對聲中,在充滿“狗仔隊”精神的當地都市媒體全方位監(jiān)督之下,中學校長們開始行使他們的推薦權力了??上攵?,已經報道出的推薦人選情況也已經初步表明,校長們的推薦是公道的,“無私”的。盡管有人批評他們推薦的盡是“全優(yōu)生”,沒有“偏才怪才”(其實針對這類“偏才怪才”,另有單科競賽獲獎者加分甚至免試保送等早已實施了近30年的補救手段),“浪費了名額”,但至今還無人指控他們涉嫌舞弊。
在北大的招生改革以前,各地重點中學的校長們并不是沒有推薦之權,或者推薦權太小。如今北大對這些“校長推薦生”的政策也不過是加30分,現(xiàn)實中,政策上完全由中學當局自主決定加10分、20分、30分甚至免試保送的情形,早已有之。但還從沒有一項舉措,獲得眼下“校長實名推薦”的公信度——因為,還從未有一項舉措,受到如此嚴密、有力的監(jiān)督。即使免試保送一個學生進北大,其透明度、社會關注度,也要比這項僅加30分的舉措小得多。所以,確確實實,北大邁出的第一步,已經取得了與多數民眾(包括我本人在內)預期相反的成功。
被廣泛贊譽、寄予高度期待的改革,往往最終什么都搞不成——我大膽預測,朱清時院士在南方科大搞的改革,目前基本已經注定將要失敗。北大這項被廣泛質疑的改革新政,反而能變成一件結果很好的事情,這并不說明提出質疑的多數人愚鈍蒙昧。恰恰相反,質疑者應該與改革的首倡者共享其功。同樣是這批校長,如果沒有強大的輿論壓力和透明度,他們推舉出來的完全可能是另外一批學生。而只要有了目前這種力度的監(jiān)督,即使推薦者不限于中學校長,放開讓其他社會各界“寫條子”(如美國高校的慣例做法),也不會有多少私弊的空間。省長如果在他的扶貧聯(lián)系點上發(fā)現(xiàn)了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實名推薦??!在高度透明的環(huán)境下,沒有人會因此指責他以權謀私。
北大“歪打正著”的成功,給了我們以信心。只要把針對北大的這種監(jiān)督力度、這種完全徹底的公開透明、這種質疑精神,推廣到所有令民眾生疑的“加分”、“免試”、“機動名額”等等環(huán)節(jié)中去,讓“陽光高考”的陽光普照到每一個角落,那么,被社會視為“第一難”的高校招生改革,其實怎么改都不難。真正難的,只是某些人總想著為權力保留那么一兩個“暗箱”吧。(中國青年報 劉?。?/p>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千萬別被迪士尼“綁架”
下一篇: 這年月流行“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