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韓曉芳) 當今社會,沒有身份證,甚至沒有戶口,可以想像生活中會有多么的不方便,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堯都區(qū)市區(qū)內有一位老人卻過了20多年沒有戶口的日子。讓人欣喜的是,經過臨汾市老齡辦、幾位老齡志愿者和兩個派出所的多方努力,日前,老人終于有了戶口,而且身份證也正在辦理中。
今年72歲的尹全家老人從去年9月份開始,白天外出揀點破爛賣錢買吃的,晚上就在鼓樓下席地而臥。彭真堂、裴仰辰、王新民等幾位老齡志愿者發(fā)現他露宿在鼓樓下后,積極向市老齡辦及救助中心、低保中心反映他的情況,幾部門均實地前往了解到他的情況后,為他送去了食物、衣物、棉被等生活物品,然而,老人不愿意過多地講述自己的情況,也拒絕去救助中心。
經過幾位志愿者多次耐心地詢問,尹全家老人才說,自己就是堯都區(qū)市區(qū)人,以前租住在復興巷,去年9月份,因繳不起房租,才不得已住在鼓樓下。于是,幾位志愿者向他建議,可以向戶口所在地的社區(qū)申報低保,也可以到救助站暫住,或者可以申請到福利院、敬老院養(yǎng)老,老人這時才說,自己沒有戶口。由于他沒有戶口,所有政策性的救助都因之而難以實現。
原來,尹全家老人前些年曾經有過一段特殊的經歷,當時,他把糧戶關系從南街派出所轉出外地。1990年,他再次回到市區(qū)時,本該再到南街派出所申報戶口,可是由于找不到糧戶本而不能報戶口。多年來,他以擺水果攤為生,整日忙忙碌碌,逐漸疏忽了上戶口一事,導致他既沒有戶口,更沒有身份證。
了解到這一情況,幾個志愿者立即趕到南街派出所反映了這個情況,經反復查詢,落實了老人曾經租住的房主家的門牌號,查詢到老人的戶口確實曾經上在這一家。可是,由于這一帶后來劃歸為西街派出所管理,現在尹全家老人要上戶口的話,需要到西街派出所辦理。
西街派出所的教導員曹寶平接待了幾位志愿者??墒牵鶕皩嵱蟹课?、實有人口”管理的規(guī)定,由于原來老人的戶口所填報的住房是租住的,不符合“兩實”管理的規(guī)定(一個門牌只能對應一個戶主,以便于盡快找到居民),且已經年代長久,不適合再次將他的戶口上到此處。為了解決老人的實際困難,特事特辦,經研究、協商,4月1日,曹教導員等人決定把老人的戶口上到派出所隔壁的戶主家,解決了老人最大的難題,為他下一步申辦低保、救助、福利等有關待遇掃清了障礙。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