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武昌的孫女士是位“海歸媽媽”,因擔心5歲的兒子受到不好影響,她對社會負面信息“嚴防死守”,連家里的有線電視也停了。(據(jù)《武漢晚報》)。據(jù)悉,這種對社會負面信息“嚴防死守”,被稱之為“屏蔽教育法”,意即屏蔽掉所有的負面信息,給孩子營造一個“完美世界”。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位“海歸媽媽”想給孩子營造一個“完美”的世界,以免給孩子留下暴力、恐怖等印痕,使孩子對這個社會失去信心,其初衷是好的,但這個世界真的“完美”嗎?恐怕只有在童話世界里才出現(xiàn)過。
如今是信息爆炸時代,信息也無孔不入地進入人們的生活。有積極的信息,也有負面的信息,這樣的世界才是完整的。為孩子打造“完美”的世界,企圖讓孩子生活在免疫真空的環(huán)境里,這不過是“海歸媽媽”的一廂情愿。仔細想想,孩子能在幼兒園小朋友口中得到負面信息,或是通過別的渠道得到,怎么可能會被完全“屏蔽”呢?不能時時提防,也不能處處“屏蔽”。因此,“海歸媽媽”的“屏蔽教育法”必將在強大的信息轟炸中敗下陣來。
孩子發(fā)現(xiàn)流浪貓死了,大哭了起來,而這位“海歸媽媽”為了讓孩子覺得“完美”,多是用說謊的方式教育孩子。常見的生老病死,都不讓孩子得到正確的認知,會使孩子將來對負面信息失去抵抗能力。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必須每天接受大多數(shù)同齡孩子所接受的生活信息,比如動畫片、玩球,游戲等,一方面是孩子的玩耍天性,另一方面也是孩子間的交流需求。父母不能簡單地硬性干涉,而要引導有方,堅信自己孩子逐漸會認識到是非好壞的標注和判斷。尤其是家長不能總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孩子,教育孩子。
我們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這個世界也無法變得“完美”,筆者認為,與其費盡心機實施“屏蔽教育法”,不如還孩子一個真實的世界,告訴孩子如何正確地面對社會、看待負面信息,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處世能力,告訴孩子世上還是好人多,壞人少。因為善良是人的天性,人之初,性本善,要存有感恩的心,告訴孩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處事之道。惟其如此,孩子才能以積極樂觀、豁達開朗、昂揚向上的健康人生觀面對生活。(楊文婷)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