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要不是閆師傅,我的公文包還不知道會被誰撿走,包里的8000多元錢也找不回來了。”11月16日中午,在位于市區(qū)財神樓北街的一家飯店內(nèi),四川籍民工劉衡亮正設(shè)宴感謝一位名叫閆波的老人,因為一天前閆波在公共廁所內(nèi)撿到了他的公文包,為了還包閆波在公廁外等候了近兩個小時。
事情還要從11月15日的下午說起。
今年38歲的劉衡亮是四川綿陽人,今年6月,他受戰(zhàn)友邀請,來到臨汾一家電子產(chǎn)品銷售公司打了5個月短工,離開公司時領(lǐng)到了3.8萬元的報酬。11月15日劉衡亮準備乘坐17時左右的高鐵轉(zhuǎn)道西安返回老家,可就在離開前,卻不小心丟掉了隨身攜帶的公文包。包里裝有身份證、車票和8000多元現(xiàn)金。
“我15日中午吃完飯后,準備在街上逛一逛,走到鼓樓北街時,到公共廁所內(nèi)方便了一下,出了公廁就打車到高鐵站?!眲⒑饬粮嬖V記者,到了高鐵站后,他發(fā)現(xiàn)距離發(fā)車的時間還早,就在高鐵站內(nèi)吃了一頓飯。隨后他準備取票進站時,卻突然發(fā)現(xiàn)公文包不見了。
“剛開始我以為把包丟在吃飯的地方了,趕緊跑到飯店去找,沒找到,隨后又懷疑把包丟在了出租車上,又跑到高鐵站出租車候車點找到了之前乘坐的出租車,也沒找到,當時就慌了。”劉衡亮說,沒有身份證和銀行卡,寸步難行。
此時,劉衡亮頭腦發(fā)熱,根本記不清楚公文包究竟丟在哪里了,為了找回公文包,他乘坐出租車回到鼓樓北街準備去公廁找一找。我來到公廁,先去公廁里面找了一圈,正準備詢問一下周圍的市民,突然有一位老師傅問我是不是在找東西,我趕緊點頭說是,然后老師傅問我的名字和身份證號,我都說對了,他這才把包還給了我。我打開包一看,文件和錢都在,錢一分也沒少?!眲⒑饬琳f,看到公文包找了回來,他十分感激這位老師傅,準備取200元錢酬謝,可周圍的市民卻告訴他,為了把包還給他,這位老師傅在公廁外面等候了近兩個小時。
為了一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師傅,在寒冷的初冬時節(jié)里站在街頭等候了許久,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劉衡亮感動不已,表示一定要宴請這位好心人?!芭R汾人真好,這座城市也好,我喜歡這座城市。”公文包找回來后,劉衡亮要乘坐的高鐵早已趕不上了,索性就在臨汾多住了一晚,準備第二天設(shè)宴感謝一下這位拾金不昧的好人。于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記者了解到,這位拾金不昧的老人叫閆波,今年71歲,住在向陽華苑小區(qū)。我當時進公廁方便,發(fā)現(xiàn)這個公文包后,就想著失主一定會回來尋找,我也沒什么事,就在公廁周圍一邊遛彎一邊等失主,如果等不到就準備送到派出所去。”閆波說,這件事在他看來并不是什么大事,助人為樂而已,實在拗不過失主,這才在當天參加宴席。飯桌上,他還提醒粗心的劉衡亮,以后出門可得當心。
記者 楊全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