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代父母對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關注呈明顯上升趨勢。經(jīng)研究表明,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fā)最為關鍵的時期,早期教育的核心就在于為嬰幼兒提供一個教育營養(yǎng)豐富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后的發(fā)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近日,記者就嬰幼兒早期教育這一話題采訪了多位年輕父母,支持者和反對者各持己見,正可謂"想說愛你不容易"。
支持者: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成女士的女兒今年五歲了,在她看來,女兒如今活潑熱情的性格是在兩年的早教課程中塑造出來的。成女士告訴記者,女兒一歲的時候,她就開始帶女兒去試聽,“當時去了兩家店,都在向陽西路。女兒配合度挺高,在早教中心看到了女兒更加活潑興奮的一面,這和她平常在家的表現(xiàn)完全不同?!被貞浧甬敃r的情景,成女士依然很感慨,“我以為孩子最需要媽媽,沒想到見到同齡小朋友卻表現(xiàn)得更開心,真是讓我始料未及?!?/p>
其實,在懷孕期間,成女士就有了讓孩子去早教中心學習的想法?!案鶕?jù)敏感期和大腦發(fā)育理論,人類對各種信息和各項能力發(fā)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現(xiàn)在生命最初的幾年,這個時期是人一生中獨特和重要的發(fā)展階段,也是孩子發(fā)展的機會之窗,是寶寶獲得智慧的最佳時機。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意識到了對嬰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培養(yǎng)的重要性,我懷孕期間就知道身邊同事都帶著孩子上早教,和他們探討了很多次,大家都認為早教是十分必要的?!?/p>
有部分家長帶孩子上早教的心情更為迫切,段先生在女兒8個月大時就在早教中心報名了。“孩子是屬于大自然的,但生活在城市,無法讓孩子像我們小時候一樣每天和泥土、花草打交道,那就把她放在同齡人的世界中?!痹诙蜗壬磥?,趁早發(fā)展孩子的社會屬性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我們不明白孩子在想什么,但我相信,在早教中心,和同齡小朋友在一起,他們會不想學習、模仿,乃至競爭。這對孩子以后的性格塑造是很有必要的?!?/p>
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在支持者的隊伍中,老年人呼聲也很高。他們當中普遍都是因為受子女之托,帶孫子或外孫來過早教機構后,才開始認同早教這一新興行業(yè)。環(huán)境干凈、老師素質高、課程內容新穎有趣、孩子開心成為他們支持早教的原因。
反對者:掌握科學育兒知識,自己也可以教好孩子
與每星期準時帶孩子上早教班的父母不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育兒觀同時也被很多父母吐槽,面對目前早教市場魚龍混雜的狀況,對嬰幼兒教育方法和內容有急切需求的家長還是有些無所適從。
王女士是一位高中歷史老師,有一個剛滿一周歲的兒子。談起是否會為兒子報早教課程,王女士態(tài)度鮮明,“不會。相比智慧的頭腦,我更希望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自由的心靈。早教中心宣稱的尊重每個孩子的個體發(fā)育成長,幫助開發(fā)孩子的潛能等廣告語,我認為這些我自己也可以做到?!蓖跖侩S即從挎包里拿出一本書給記者看,書名為《捕捉孩子的敏感期》?!霸谖壹遥愃频挠齼簳泻芏?,從這些書中我學習到很多科學的育兒方法。早教中心每星期一兩節(jié)課時間有限,所以孩子接受更多的還是家庭教育。只要父母掌握了科學正確的育兒知識,同樣有助于孩子的成長?!睂τ诤⒆拥脑缙诮逃?,王女士表現(xiàn)出足夠的自信。
此外,學費昂貴、工作忙、不能按時陪孩子去早教中心也是很多父母不愿意為孩子報早教課程的原因。
早教是否有必要?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可早教究竟應該教什么?怎么教?必須去早教機構嗎?
早教首先是學習與人相處的方式,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和規(guī)則意識,為孩子形成健全人格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其次,早教應該增進親子關系,讓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進行早教,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早教的重要內容,就是父母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而早教機構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父母成為稱職的教育者。
由此看來,早教不是早教機構的事,僅僅依靠孩子在早教機構每周一次或兩次的課程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家長要更多參與進課程中來,才能讓科學的教育方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在早期教育中,家庭教育好比“一日三餐”,外出帶孩子上早教班就如同“外出就餐”,兩者可以相互補充,真正讓孩子的身心、智力各方面都得到正確培養(yǎng),不錯過育人關鍵時期。
在選擇早教機構時,父母可先帶寶寶體驗一下,根據(jù)寶寶的個性來選擇。,不要人云亦云。硬件良好、師資雄厚和理念先進是選取標準的一些方面。但是在實際體驗中,對老師及服務人員的考核才最為重要。教育本就是“以人為本”,人是最為關鍵的因素。盡管早教班對孩子有很多好處,但總得來說,教育的關鍵還是在家庭,父母要把自己當成孩子最重要的老師。
記者 荀丹薇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