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整天開著出租車穿梭于市區(qū)的大街小巷、迎來送往,油門剎車換著踩,兩手不離方向盤,用辛勞和汗水賺錢養(yǎng)家糊口,他們就是出租車司機,而劉師傅就是其中的一員,他的“的哥”生活有苦也有樂。
9月14日下午,記者在市區(qū)科委巷坐了一輛出租車,在開往所要去的地方途中,記者從后視鏡中看到劉師傅時不時捏捏脖子,近50歲的他,滿臉皺紋,略顯靦腆。在前行的路途中,記者展開了與劉師傅的對話……
“干你們這行辛苦嗎?”記者問道。
“辛苦倒不覺得,別人是站著干活多了嫌累,我們是坐的太累。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只能選擇這個行業(yè),從早上接車一直到晚上,基本開車10余個小時,始終保持固定的姿勢,整天方向盤不離手,有時甚至都想放棄這行,但一想到家人,再累也值得。”開車的劉師傅,雖顯得有些疲憊,但話語間仍露著笑容。
他開出租車有5年了,永遠記得第一天上班的情景,“炎熱的夏天,酷暑難耐,火熱的陽光透過車窗烤的我胳膊疼、臉疼,胳膊甚至都有些過敏。當載上第一位乘客時,略顯有些緊張。” “今天都這個時候了,都還沒掙多少錢呢。”他說,“從早上接上車,直到記者坐上是第10位乘客,由于我的車是接別人的,還要給車主交一部分錢,真正歸自己腰包的也就所剩無幾了?!狈址昼姸疾桓业R的他,“早飯一般一個餅子,有時甚至是邊吃邊開,午飯吃的比較晚,都是等到餓得受不了了,才匆匆吃碗面,繼續(xù)前行?!被旧蟿煾狄惶斓能囕喍疾粫O聛恚灶D飯也是有一頓兒沒一頓兒的,有時工作忙了,甚至一天就吃一頓飯,長期不按時吃飯,讓劉師傅早已留下胃痛的毛病……
“每天重復(fù)的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家人有意見嗎?”記者問劉師傅,他告訴記者,即便是有意見,也會慢慢理解的。劉師傅和愛人都是周邊村子的,現(xiàn)在市區(qū)租的地下室。為了能給家人很好的生活,劉師傅曾經(jīng)也干過別的工作,跑三輪車、打餅子等,因為某種原因,最終選擇了當出租車司機。家里上有老下有小,2個孩子,老大17歲,小的才剛剛2歲,負擔過重的他,“生活的一切,全都需要開支,妻子在家照顧2歲的孩子,老大正在上大學(xué)一年級,每年的學(xué)費都攢不夠,有時還得問親戚借,年邁的父親身體又不好,需要長時間吃藥來維持。雖然這樣開銷很多,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心里很踏實。”對于劉師傅來說,賺錢不僅僅是為自己,更重要的是為了家人,“干這行這么多年了,幾乎沒有假期,包括過年,只有大年三十晚上才能和家人一起吃上熱騰騰的餃子,正月初一都在大街上跑車?!彼囊痪湓挼莱隽顺鲎廛囁緳C的心酸。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現(xiàn)在經(jīng)常會腰酸疼痛,頸椎難受,肩周炎老犯?!遍L年的工作性質(zhì),讓劉師傅已經(jīng)變成一個“傷病累累”的司機了。
記者 楊文婷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