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都區(qū)農村轄區(qū)共有108國道、309國道、329、324、203、臨大線等省道和縣鄉(xiāng)公路通過,道路里程長達600余公里。全區(qū)共有各類機動車6萬余輛。(其中摩托車21000輛,駕駛員約65000余人,非機動車35萬輛)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發(fā)生各類道路交通事故千余起,死亡人數近百人,受傷人數近千人,農村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工作形勢嚴峻。
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人的因素,包括機動車駕駛人、交通參與人和交通安全管理人。首先,機動車駕駛人存在“四差”問題。其一,駕駛技術差。
其二,交通安全意識差。其三,守法觀念差。其四,車況差。其次,交通參與者存在道路交通安全意識淡漠。再次,交通安全管理人存在“三個不夠”問題。其一,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不夠。由于公安交警的警力嚴重不足,觸角短小,管了國省干道和市區(qū),就顧及不了縣鄉(xiāng)道路,邊緣地區(qū)常年見不到交警。因此,在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仍存在著“盲區(qū)”、“盲時”現象。其二,交通管理部門對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處罰力度不夠。其三,社會合力不夠。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尚沒有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往往是交警單打獨奏,唱獨角戲,社會整體防控體系沒有真正形成。
車的因素主要表現在農村機動車車型較亂、車況較差;農村機動車維修保養(yǎng)不規(guī)范,病車上路,甚至報廢車上路現象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二輪摩托車、燃油助力車及電動自行車等不達國 標安全系數低的車輛擁有量在機動車中比例過高。
道路因素主要表現在:農村道路等級低、彎多路窄,存在損壞嚴重,險象環(huán)生;道路開口多,沖擊點增多;道路安全設施不配套,部分農村道路無標線、無標志,事故易發(fā)點段,安全隱患長期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另外,農村道路養(yǎng)護不夠,路病隨處可見。道路交通環(huán)境因素主要表現在:農村道路環(huán)境復雜,通行能力低下,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混行;路肩無綠化或綠化不規(guī)范;道路穿鄉(xiāng)鎮(zhèn)、村莊而過,路邊違法建筑多;農村道路違法占道現象時有發(fā)生等等。據不完全統計,堯都區(qū)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占事故總量60%以上,死亡事故占整個死亡事故80%以上。因此,加強農村道路交通管理,預防和減少農村道路交通事故是堯都區(qū)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所在,也是道路交通事故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預防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對策。加強農村交通安全管理,預防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必須走社會化管理的道路,建立健全“黨委政府統攬、職能部門主管、單位各司其職、群眾廣泛參與、社會整體聯動”的管理機制。
推動農村交通管理社會化。建立和充分發(fā)揮鄉(xiāng)級道路交通安全聯席會議機制作用,逐步形成“政府主管、部門配 合、社會聯動”的預防交通事故新機制作用,加快道路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工作進程。交通、路政、公路部門嚴格按照職責職能范圍,有效組織對事故多發(fā)、危險點段或嚴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事故隱患進行及時整改,在路面維修中認真做好各項安全防護措施,農機部門對所轄車輛亂裝濫載深入治理,工商部門對“馬路市場”管理到位。
進一步加強農民的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充分發(fā)揮鄉(xiāng)鎮(zhèn)、村屯、中心戶、示范戶、交警中隊、農村公安派出所前沿陣地作用,真正建立起鄉(xiāng)鎮(zhèn)—村屯—中心戶(示范戶)—農戶四級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網絡,并切實履行職責,廣泛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
推動鄉(xiāng)鎮(zhèn)派出所參與農村交通管理。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鄉(xiāng)鎮(zhèn)派出所及交警中隊的管理效能。在堯都區(qū)鄉(xiāng)鎮(zhèn)派出所設立交通協管員,明確公安派出所和交通協管員的工作職責和管理范圍,行使部分交通管理職權,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扭轉交警孤軍奮戰(zhàn)和鄉(xiāng)村路失控漏管的被動局面。
進一步完善農村道路的交通安全設施。按照公路安保工程的標準要求,進一步完善農村道路的標志標線設置,提高公路等級,對車流、人流相對密集的農村道路科學規(guī)劃,適當封閉一些出入口,以減少道路平面沖突點,有條件 的鄉(xiāng)鎮(zhèn)中心路口安裝交通信號燈。進一步加強農村道路交通事故易發(fā)點段和安全隱患的治理。
進一步強化源頭管理。充分利用鄉(xiāng)、村交通安全員協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yōu)勢,組織他們對農村“五小”車輛進行摸底登記,建立農村“五小”車輛和駕駛人安全管理檔案,督促“五小”車輛的車主及時辦理車輛注冊登記和駕駛人考證辦理駕駛證,提高車輛注冊登記率和駕駛人考取駕駛證率,解決好農村無牌無證車輛和駕駛人無駕駛證的問題。
進一步加大路面交通秩序管理力度。公安交警部門充分發(fā)揮主力軍作用,做到“六個跟蹤”,即跟蹤客運班次走、跟蹤交通流量走、跟蹤農村集市走、跟蹤學生上下學時間走、跟蹤天氣情況走、跟蹤交通違法行為高發(fā)時段走,最大限度將警力和執(zhí)法裝備擺放在路面上,真正體現路面是交警辦公室,嚴格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
建立網絡化的基礎管理工作長效機制、建立日常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建立便民服務長效機制、建立日常嚴管長效機制、建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研判長效機制、建立嚴格的培訓長效機制、建立齊抓共管長效機制,建立和完善預防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長效機制,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維護農村社會穩(wěn)定大局,確保廣大農村群眾出行安全和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證,也是整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舉措。
【責任編輯: 魏中夏】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積極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下一篇: 樹,種活還要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