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調(diào)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走村入戶察民情、聽民聲、問民意、解民憂,并號召全黨結合時代特征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繼續(xù)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3月下旬,市委書記羅清宇作出專門批示,談個人讀襄汾縣鄧莊鎮(zhèn)鎮(zhèn)長馬健同志工作日記《鎮(zhèn)長二年》的體會,并要求將馬健同志作為基層干部的典型大力宣傳,推動全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扎實開展。
一個是上世紀60年代初期的縣委書記,一個是與我們同時期的鄉(xiāng)鎮(zhèn)鎮(zhèn)長;一個“最是動人公仆情”,一個“忠誠使命報黨恩”。從焦裕祿到馬健,同為基層干部的他們,卻在不同范圍內(nèi)得以成為學習楷模,共同點是什么?在我看來,“為民”和“務實”正是他們值得弘揚的精神實質(zhì)所在,也是值得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終身學習的寶貴財富所在。
市委書記羅清宇在批示中說:前一段時間,讀了《鎮(zhèn)長二年》,非常感動,心情難以平靜——從馬健同志的筆記、經(jīng)歷中,可以看到一個基層鎮(zhèn)長心系百姓的為民情懷,可以看到一名基層干部務實、善思的工作過程,可以看到一名共產(chǎn)黨員勇?lián)y事、勇于奉獻的風格和品格,也可看到一個在工作、生活中注重形象、廉潔自律的身影。
看完“新時期基層好干部——馬健系列報道”后,我倍感振奮,更為身邊有馬健這樣的基層干部拍手叫好。在我看來,為民,既是群眾路線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更是新的歷史時期對黨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和平年代,如何把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已經(jīng)成為黨的建設面臨的一大課題。而務實,則既是群眾路線的本質(zhì)特征,又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改進作風的重要任務。如何以轉變作風為前提做好群眾工作,如何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基礎做好群眾工作,無疑是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需要認真思考并踏實踐行的當務之急。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全面深化改革”位列2014年全年八個方面工作之首,“全面深化改革”內(nèi)容中指出要“加強土地經(jīng)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探索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如何讓發(fā)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市人民,無疑需要全市各級各部門在踐行群眾路線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學習模式、豐富學習載體、提升學習實效。具體到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就是要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要通過建立長效機制、提高辦事效率,獲得人民真心支持。
從“為民”到“務實”,既要立言,更需力行。提高思想覺悟是進一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的重要保證。為了使學習內(nèi)容隨處可見,收儲中心整理編印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應知應會200問》,并發(fā)放到每一名干部職工手中,其內(nèi)容涵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理論概念。
心里裝著群眾,還要真正為群眾辦事,不然“為民”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號。為此,收儲中心將業(yè)務工作和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兩促進”。在推進業(yè)務工作中深化活動,在活動開展中提高工作水平,促進收儲工作落實。中心業(yè)務科室將教育實踐活動與征地補償工作相結合,通過“學習在地頭、宣傳在村鎮(zhèn)、落實在農(nóng)戶家中”的工作方式,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及時了解群眾所思、所憂、所急,把工作做實、做細、做透,切實做好土地征收補償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一大批黨員干部錘煉了作風,砥礪了品質(zhì),增長了才干。
在全市深入開展“四個年”活動的今天,我們要以焦裕祿精神為鞭策,以“馬健式”干部為榜樣,堅持走與群眾相結合的道路,樹立民本的價值觀和求真務實的思想作風,以實際行動踐行焦裕祿精神,做“馬健式”干部的傳承者,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作者系市土地收購儲備中心主任 楊培才)
責任編輯:鞏鵬
下一篇: 要聽得進群眾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