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性是衡量黨員立場和覺悟的根本準繩,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yè)、立言、立德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黨校姓黨,決定了黨校工作的重心必須是抓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領導干部到黨校學習,主要任務是學習黨的理論、接受黨性教育。”新形勢下要抓好黨性教育這個主業(yè),講好黨性教育這個主課,就要全面把握好黨性教育“知、情、信、行”的價值邏輯和實踐要求,做到知之深、情之切、信之篤、行之實,不斷增強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明史知理:黨性教育要實現(xiàn)解疑釋惑,凝聚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上的先進性和實踐上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qū)別于其他一切政黨最鮮明的本質特征。”很顯然,這種先進性的本質特征也就是我們反復強調的黨性。黨性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外在灌輸和內在消化吸收的過程,如何讓黨的理論在人們的頭腦中生根發(fā)芽,內化成為黨員干部的行動自覺,關鍵是做到緊扣實際,研機析理,廓清迷霧,指引實踐。
當前,要使黨的先進性在實踐中有效彰顯,黨性教育就要突出問題導向,發(fā)揮析事明理、解疑釋惑的作用,注重解決領導干部思想上的疙瘩,引領和幫助黨員干部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首先,要把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研讀學習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辨清大局、大勢和大事,用經(jīng)典和真理的力量,引導黨員干部把遠大理想和現(xiàn)實追求有機結合起來,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其次,要不斷加強對黨史和國史的學習,避免黨員干部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潭。通過“讀、唱、看、展、論”等多樣化的黨史教育,傳承紅色經(jīng)典,讓黨員干部銘記黨的苦難輝煌歷程,感悟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高尚情懷和魅力風范,不斷提升黨員干部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最后,要直面黨員干部在現(xiàn)實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注重回答黨員干部普遍關注的問題,防止空對空、兩張皮。只有全面客觀地看待改革發(fā)展中的各種難題和矛盾,對取得的輝煌成就講透講深,對當前的深層次問題講清講實,用精準的數(shù)據(jù)事例增強說服力,用清晰的學理分析解疑釋惑,才能真正解開黨員干部的“心結”,堅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識。
以情動人:黨性教育要達到情景交融,觸及靈魂
黨性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不僅需要深入透徹的理論闡釋,還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精心組織安排教學內容,春風化雨,循循善誘,通過與學員心靈之間的互動,達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在觸景生情過程中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感人心者,莫過于情。黨性教育能否遵循“認知—感悟—認同—踐行”的規(guī)律,做到情景交融、觸及靈魂,直接決定著黨性教育是否“有用”和“有效”。
當前,黨性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必須在情理交融之中“活”起來。一方面,通過綜合運用氛圍營造、問題導入、故事音像、案例警示等多種形式,精心設計體驗式教學、訪談對話式教學以及現(xiàn)場問答互動等環(huán)節(jié),將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有機融合,讓黨員干部在潛移默化中將感性的體驗升華成為理性的認識,達到反躬自省、升華境界的效果。另一方面,結合黨員干部在黨性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從“歷史到現(xiàn)實、個人到群體、正面到反面”等多維視角有效挖掘各具特色教育資源,以情景再現(xiàn)、互動模擬等方式打造黨性教育“實境課堂”,使黨性教育形象化、具象化,在情景交融中深化黨員干部的情感認同、理性思考和行動自覺。很顯然,要實現(xiàn)上述兩個方面的突破,需要我們改變傳統(tǒng)的說教式、單向灌輸式的黨性教育模式,推動教學內容與形式的雙重創(chuàng)新、理論講授與實境體驗的有效融合,把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留下的大量紅色歷史遺跡開發(fā)成為黨性教育基地,把豐富的實物史料轉化為黨性教育的鮮活教材,讓黨員干部在“看、聽、思、悟”的過程中,不斷增強黨性教育的體驗度、鮮活性,在“身臨其境”中真正觸及思想、震撼心靈。
堅定信念:黨性教育要秉持真學真信,入腦入心黨性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其要旨在于影響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態(tài)度,提升黨員干部的道德修養(yǎng),把黨的科學理論內化成為政治信念和價值自覺,實現(xiàn)黨組織發(fā)展愿景與黨員干部個人行為邏輯的內在統(tǒng)一。顯然,這種內化越徹底,黨性教育“真學真信”的問題就解決得越徹底;這種內化越迅速,黨性教育“入腦入心”的成效就會越明顯,從而時時激發(fā)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
黨員干部在接受黨性教育的過程中,自身就是一個學習、思考和實踐的主體,并非單純機械式接受灌輸。開展黨性教育如果脫離當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而沿用傳統(tǒng)的抽象化、教條式的路徑,空談理想信念和黨性修養(yǎng),很難使黨員干部真學真信,入腦入心,甚至會引發(fā)反感,造成“知與信”不統(tǒng)一,“言與行”相背離的“兩重人格”。因此,黨性教育既要充分發(fā)揮干部培訓機構和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還要研究摸清黨員干部的思想狀況和訴求,把黨性教育課堂打造成為一個開放式探究式的課堂,盡可能調動學員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黨性教育要緊密聯(lián)系歷史與現(xiàn)實,緊扣時代發(fā)展的主題,提煉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價值,用有益的歷史啟示、具象化的典型樣本等紅色歷史文化激活黨員干部內心深處的“紅色基因”,從而由內心感動過渡到堅定信仰。黨性教育還應與理論學習、業(yè)務學習和能力素質提升等緊密結合起來,激發(fā)“真學真信”的內在動力。因此,黨性教育要緊扣理想信念、宗旨意識、黨風廉政、紀律規(guī)矩等核心內容,運用案例式、研討式、啟發(fā)式等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員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用黨性理論改造黨員干部主客觀世界的能動作用,從而由“感動一陣子”上升到“銘記一輩子”。
知行合一:黨性教育要做到實處著力,落小落細黨性教育是一個由知而情、由情而信、由信而行的思想教育過程,是“知、情、信、行”的有機統(tǒng)一?!爸笔乔疤?,“情”是方式,“信”是重點,“行”是目的。這種黨性教育規(guī)律和內在價值邏輯,要求黨性教育既解決黨員干部的思想自覺問題,又解決黨員干部的行動自覺問題,通過以“知”促“情”,以“情”促“信”,以“信”促“行”,最終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在黨性教育的全過程,應該科學把握“學理與情感”“灌輸與領悟”“講授與體驗”“啟示與警示”等內在邏輯關聯(lián),將黨性教育同理論教育、價值教育、能力教育有機結合,落小落細,從實處著力,不斷提升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當前,落小落細、從嚴從實開展黨性教育,要切實解決以下實際問題。一是貫徹落實全國黨校工作會議精神,設置科學合理的黨性教育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黨性教育教學內容設計,充分保證黨性教育單元的教學時間安排。二是加強黨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把黨性教育寓于嚴格的教學和管理全過程。三是要全面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力量,從制度機制、平臺載體、人才隊伍、管理監(jiān)督等方面著手,強化黨性教育的外力約束作用,形成開展黨性教育的合力。四是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和現(xiàn)代傳媒技術,拓展黨性教育的多種途徑,積極營造黨性教育的大環(huán)境。五是要創(chuàng)新考評機制,建立健全黨性教育培訓與考核相結合的評估體系和機制,加強監(jiān)督考評和績效評估。六是要推進分類分級分層培訓,針對黨員干部中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分對象、分領域和分階段,建立完善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黨性教育體系。七是要結合地方實際整合挖掘黨性教育資源,加快紅色場館、黨性教育基地和“實境課堂”開發(fā)建設,著力打造“紅色黨性熔爐”,切實提高黨性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