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八音會,是主要盛行于汾西縣南部的僧念鎮(zhèn)、西部的勍香鎮(zhèn)一帶,具有佛教梵唄音樂色彩的傳統(tǒng)民間器樂。
汾西八音會幫社,其音樂大體是由寺廟音樂發(fā)展演變而來,多用于民間喪葬超度亡靈時的誦經(jīng)伴奏音樂。演奏時,一般以八人為“一班”,以嗩吶為主奏樂器,配有鐃、鈸、笙、鼓等伴奏樂器。表演形式主要有“跑腿、坐著”兩種,”跑腿“時演奏隊伍排成一豎行,主念師(法師)帶頭,表演者跟后;表演“坐著”時主念師在中間,其他表演者分坐兩邊,左邊鐃、鈸、笙、嗩吶,右邊鼓子、 管子、笙。嗩吶吹奏技法豐富,有吐音、震音、顫音、滑音、打音、墊音等,震音有腮震、唇震、指震等,具有一定的民間雜耍和滑稽特征,對藝人的水平要求極高。表演規(guī)程有迎經(jīng)法事、三安法事、請佛法事、串幡法事、上座法事、楊凈法事、送懺法事、過橋法事、繞靈法事、指路送殯法事、回堂法事等11種。代表曲目有《王昭君》《萬年花》《南瓜蔓》《東流東》《芝生草》《蓮花落》《黑驢趕集》《土地鬧事》《八板》《對花》等。
作為一種陣容完整、程式嚴謹?shù)膫鹘y(tǒng)音樂形式,汾西八音會與傳統(tǒng)喪葬習(xí)俗密不可分,是當?shù)貍鹘y(tǒng)喪葬禮儀中不可缺少的司儀音樂,具有一定的藝術(shù)性、民俗性和技巧性,對研究宗教音樂的民間傳承具有范例式意義。
據(jù)《臨汾非遺名錄》
責(zé)任編輯:張茜